•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41244
    • 0
    • 分享到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22-4-7 12:22

    民生改善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突出抓好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深入實施重點群體保障、居民就業增收、教育均衡發展、群眾就醫服務、城鎮生活條件、農村人居環境等“六項提升行動”,扎實辦好重點民生實事,確保全省民生支出占比80%左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任務

    (一)重點群體保障提升行動。

    1. 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研究建立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2022年將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機構養育和社會散居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等九類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再提高10%。加大全省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推廣應用,建設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加強對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積極發展“物質+服務”社會救助。(牽頭單位:省民政廳;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醫保局)

    2. 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精準擴面。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開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精準擴面行動,重點解決“參保未繳費”“應保未保”“參保不充分”等問題,努力推動新增參保人數達到100萬人。(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3. 加強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出臺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實施意見,在全省范圍內統一失業保險政策、基金收支管理、基金預算管理、經辦服務標準、信息系統等,保障失業保險制度平穩運行。(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稅務局)

    4. 健全快遞行業從業人員參保政策措施。制定用工靈活、流動性大的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優化參保登記、繳費核定等程序,強化部門數據交換共享,推進業務“網上辦”“掌上辦”。(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郵政管理局)

    5. 拓展提升養老服務。實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計劃,改造建設敬老院120處,新增護理型養老床位3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100%。開展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范,省級采取“先創后獎”方式,對認定的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范縣(市、區)給予獎勵。(牽頭單位:省民政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6. 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2022年全省建設“如康家園”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500個以上,創新探索“企業按比例就業+如康家園集中就業”、志愿助殘、服務標準化等多元支撐體系,完善長效運行機制。(牽頭單位:省殘聯;配合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

    7. 提高退役軍人待遇水平。按照國家部署,提高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待遇標準,確保待遇落實到位。調整全省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助標準,由每服役1年補助4500元上調至5000元。(牽頭單位:省退役軍人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8. 優化提升婦女兒童服務。為適齡婦女提供“兩癌”檢查服務,免費人群擴增到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實施農村低收入婦女“兩癌”救助,每人一次性救助1萬元,探索開展低收入適齡婦女“兩癌”保險試點。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省級婦女兒童家園提質增效工程”“幸福護航”婚姻家庭輔導等服務行動。改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牽頭單位:省婦聯、省殘聯、省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9. 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將學校(含幼兒園)、養老機構食堂后廚視頻信息以網站專區(頁)、掃碼、APP等形式接入市場監管部門信息系統,切實提升“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監管水平。(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民政廳)

    (二)居民就業增收提升行動。

    10. 強化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40萬個左右,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32萬個左右,主要安置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農村低收入人口、農村殘疾人、農村大齡人員等群體;城鎮公益性崗位8萬個左右,主要安置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城鎮大齡失業人員等群體。(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

    11. 著力促進重點人群就業。深化實施“創業齊魯·樂業山東”行動,研究制定促進城鄉就業穩規模擴容量提質量、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創業就業等“一攬子”政策,切實穩就業保就業,確保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在85%以上。(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2. 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拓寬創業擔保貸款擔保基金補充渠道,允許各市在控制風險前提下,按照擔保基金放大5至10倍的規模提供擔保服務。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每年安排不低于5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符合條件的創業擔保貸款給予全額報銷。引導金融機構運用創業擔保貸款和商業性創業貸款“1+1”組合放貸等模式,滿足創業群體合理融資需求。開展“齊心魯力·助商惠民”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專項行動。(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13. 優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穩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適時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促進企業職工工資合理增長。(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總工會、省工商聯)

    (三)教育均衡發展提升行動。

    14. 擴增城鄉義務教育資源。扎實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建設,深化實施教育強鎮筑基行動和強校擴優行動,加強公益優質中小學教育資源供給。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00所以上,遴選60個以上教育強鎮筑基試點鄉鎮。(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15. 健全課后服務保障機制。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應開盡開,全面保障學生需求。多渠道強化經費保障,完善教職工激勵措施,確保課后服務穩步運行。拓展課后服務資源支撐渠道,探索引入社會第三方補充服務資源,豐富提升服務內容。(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6. 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實施城鎮公辦幼兒園擴容工程、農村幼兒園提升工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工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0所以上。全面推廣省級游戲活動實驗區(園)實踐經驗,強化幼小科學銜接,建立保教質量評估機制,推進殘疾幼兒融合教育。制定落實全省幼兒園辦園行為基本規范,健全學前教育監管體系,加強源頭、過程、安全監管。(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委編辦、省殘聯、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17. 促進職業教育提質升級。支持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新校區)建設,打造15所國家“雙高計劃”高職院校、100所高水平中職學校,加快省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殘聯、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四)群眾就醫服務提升行動。

    18. 提升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新增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全部牽頭開展專科聯盟建設。持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啟動建設省級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和中醫藥重點專科集群。鞏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縣(市)級綜合醫院全部達到三級醫院水平,“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機構新增90家,中心村衛生室達到2300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友善環境整治完成率達到80%,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全覆蓋。(牽頭單位:省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19. 優化居民醫療健康服務。落實老年人就醫便利措施,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老年病專業)的比例達到75%以上。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加強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智慧醫院”建設,全面實施分時段預約診療,大力推進診間結算、床旁結算,三級綜合醫院全部實現檢驗結果線上查詢,全面推開“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牽頭單位:省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20. 強化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采取競爭性立項方式,擇優遴選5個在醫養結合服務、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可復制可推廣創新經驗的縣(市、區),每個給予1000萬元補助資金。(牽頭單位:省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21. 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將低保邊緣家庭成員、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等困難群體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建立支出型困難人口依申請救助機制,將因病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患者納入醫療救助范圍。適當提高個人年度救助限額。(牽頭單位:省醫保局;配合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鄉村振興局)

    22. 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全面建立職工和居民普通門診統籌制度,門診醫療費用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50%以上,逐步規范全省門診慢特病基本病種和認定標準。開展門診慢特病跨省聯網結算,全省所有統籌區年內實現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高血壓、糖尿病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聯網結算。(牽頭單位:省醫保局;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

    23. 創新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標準,出臺全省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管理規范地方標準,探索建立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牽頭單位:省醫保局;配合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

    24.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2022年DRG/DIP支付方式基本覆蓋二級以上綜合公立醫療機構,其中DRG付費覆蓋率不低于50%,DIP付費基本實現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全覆蓋。(牽頭單位:省醫保局;配合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五)城鎮生活條件提升行動。

    25. 切實改善群眾住房條件。全年開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67.1萬戶、棚戶區改造7.6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8.9萬套(間),發放租賃補貼4.5萬戶。(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

    26. 大力推進“兩個清零一個提標”。整縣制推進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完成30個縣(市、區)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清零。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保持“動態清零”。評估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效果和出水水質,制定落實改造提升方案,逐步達到準IV類標準。(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

    27. 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建設,年底各設區的市居民小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有效覆蓋,其他縣(市)至少有1個街道(鄉鎮)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模范片區。(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

    28. 城市智慧商圈改造提升。推動一批具有較強消費力、集聚力和輻射力的商圈智慧化發展,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和消費品質,對2022年智慧商圈建設成效排名前5位的市,每個給予最高300萬元支持。(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六)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

    29. 提速“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建改擴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實施養護工程1.8萬公里,改造完成存量危橋400座,實施村道三級及以上安保工程3000公里。(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30. 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2022年省級財政對評審合格并排名前5位的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每縣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補。(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郵政管理局)

    31. 推進“快遞進村”鞏固提升。創建1000個村級快遞便民服務站,豐富提升黨群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村民勞務輸出、鄉村旅游服務、新型商超、農產品流通等多種便民服務。(牽頭單位:省郵政管理局)

    32. 加快農村清潔取暖改造。推動通道城市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應改盡改,非通道城市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全年完成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100萬戶以上。(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

    33. 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全年新增完成5597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500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

    34. 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突出保障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全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900戶以上。(牽頭單位: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配合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鄉村振興局)

    35. 推進農村供水提質。擴大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范圍,加強村內供水設施和管網更新改造,配備凈化消毒設施設備,加強水質檢測監測,切實提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標率。(牽頭單位:省水利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衛生健康委)

    三、推進措施

    (一)完善組織協調機制。充分發揮省民生工作領導小組機制作用,省財政廳牽頭負責民生改善創新行動計劃實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省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協同推進,形成工作合力。各市要主動擔負起主體責任,把行動計劃落實落細。(牽頭單位:省民生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二)完善民生實事長效機制。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急最憂最盼問題,滾動實施“20項重點民生實事”,集中力量推進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項目。(牽頭單位:省財政廳)

    (三)完善政策落實機制。建立民生改善創新行動計劃工作臺賬,細化明確具體任務的責任單位、工作措施、完成時限等,加強跟蹤調度和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加強民生政策宣傳解讀,及時主動回應群眾關切。(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委宣傳部)

    (四)完善投入保障機制。持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保障民生改善創新行動計劃落實。加大對財力薄弱地區的資金支持,增強縣鄉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鼓勵支持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吸引社會資金和管理機構參與民生社會事業。強化資金績效管理,加強預算執行監控,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益。(牽頭單位:省財政廳)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本文導航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