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標
2022年,全省圍繞“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省級水網總體布局,以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完善防洪減災體系、強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治理、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現代水網為建設重點,加快構建
山東現代水網,全省水利工程建設確保完成投資500億元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
1. 實施引調水工程建設。堅持“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重大水利工程論證原則,按照國家部署推動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論證工作,推進南四湖水資源利用北調工程前期論證。實施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加強互聯互通,加快形成戰略性輸水通道,優化水資源宏觀配置格局,增強流域間、區域間水資源調配能力和城鄉供水保障能力,促進人口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利用格局優化調整。(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
2. 新建大型水庫工程。重點推進實施
煙臺老嵐水庫工程,開工建設
青島官路、臨沂雙堠水庫工程,推進臨沂黃山、
濟南太平、
威海長會口等大型水庫前期工作。完善南四湖退圩還湖工程、東平湖清淤增容工程前期論證。(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
3. 新(擴)建中型水庫。完成濟南白云、威海黃壘河及母豬河等中型水庫,開工建設日照傅疃河、濱州魯北、菏澤劉樓等中型水庫;加快濟南馬頭山水庫、武莊水庫擴建等工程前期論證。(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4. 大中型水庫增容工程。加快實施棗莊巖馬、煙臺王屋等大型水庫增容;開工建設濟南楊家橫、煙臺建新、泰安尚莊爐等中型水庫增容,提升現有工程供水能力。(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5. 新建小型水庫。加快實施惠民縣利民、成武縣伯樂湖等小型水庫建設,開工建設金鄉縣羊山、五蓮縣宣王溝、臨邑縣第二等小型水庫,積極推進濟南石灣子、東營四號(擴建)等小型水庫前期工作。(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6. 河道攔蓄工程。完成汶上泉
河南支、鄒城市紀溝及平邑縣東陽等河道攔蓄工程,加快推進泰安市大汶河磚舍攔河閘、郯城縣重坊橡膠壩等攔蓄工程,增加攔蓄水量。(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7. 區域引調水工程。加快實施濟南市東部水源四庫連通調水工程、淄博市中部調水工程、濟寧市引黃西線、威海市河庫水系連通工程、臨沂市中心城區水系連通工程等,開工建設濟南市雪野水庫至大冶水庫連通工程、棗莊市西城區河湖庫引調水工程、德州市水系連通工程等區域引調水工程。(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8. 農村供水保障工程。規劃建設16市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包括建設水源工程、新建和改造水廠工程、鋪設主管網、實施村莊供水工程改造項目。(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9. 加強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開工建設位山、小開河、潘莊等8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完成葛店、韓家、勝利等10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二)完善防洪減災體系。
10. 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小清河、小沽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加快推進徒駭河聊城段、馬頰河聊城段、大汶河鋼城區段等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道重點河段治理;實施膠河、贏汶河等中小河流治理任務,2022年計劃完成778公里中小河流治理任務。按照國家部署推進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提標工程、漳衛河(山東段)防洪綜合治理、金堤河治理等工程前期工作。(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1. 東平湖洪水南排工程。疏挖八里灣泄洪閘、司垓退水閘閘下通道,改造司垓閘及相關橋梁、涵閘,打通東平湖洪水南排通道。2022年汛前完成河道工程,司垓閘改建爭取由黃河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山東黃河河務局)
12. 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實施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鄒城市看莊鎮、海陽市方園街道、煙臺市蓬萊區大辛店鎮、臨朐縣石家河生態經濟區、沂源縣石橋鎮等轄區內6條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通過加固或修建護岸、清淤疏浚、修建排洪渠等措施,暢通山洪出路,減少山洪危害。(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3. 重點澇區治理工程。加快推進山東省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沿運片邳蒼郯新片區治理工程建設,完成南四湖片治理工程驗收工作。(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4. 蓄滯洪區建設。完成南四湖湖東滯洪區、恩縣洼滯洪區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東平湖老湖區分區運用及居民外遷工程前期論證工作。(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山東黃河河務局)
15. 病險水庫水閘動態化除險加固。常態化開展水庫水閘等工程設施隱患排查和安全鑒定,對現有病險水庫水閘實施除險加固或降等報廢,消除工程安全隱患。推進實施鵲山、留駕2座中型病險水庫及泗水縣泗河星四攔河閘、聊城市徒駭河陶橋節制閘等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完成165座新出險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后續新出險的及時實施除險加固。(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6. 實施全省小型水庫高程聯測、水位庫容曲線測繪和雨量、水位自動監測等數據和重點小型水庫增設大壩滲壓自動監測數據項目。實施全省一體化水庫基礎信息數據庫、數字化管理及防洪調度系統。(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7. 強化水旱災害防御。細化完善防御洪水方案、超標洪水防御預案、水庫調度運用方案(計劃)、水利工程抗旱應急預案等,完善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調度和防汛搶險技術支撐機制,做好突發水旱災害事件預警防范。探索建立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機制,切實發揮水工程攔洪削峰、資源利用等作用。積極推進建設省水旱災害防御實訓演練基地、省級水旱災害防御物資膠東儲備庫等。(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三)強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治理。
18.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沂蒙山泰山等區域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黃泛平原風沙片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局部水土流失集中區治理工程、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2022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40平方公里,省級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0平方公里。(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9. 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按照國家部署開展全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包括高青縣、煙臺市牟平區、濰坊市濰城區、青州市、魚臺縣、金鄉縣等16個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務較重的項目縣(市、區)。(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20. 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水量)確定。分期分批合理確定重點河湖生態流量(水量)保障目標,將生態流量(水量)監測納入水資源監控體系。(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21. 河湖水系生態建設。開展流域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統籌調度試點,合理退減被擠占的河湖生態用水。實施重點河段生態緩沖帶建設,在黃河寬灘區、河流入河湖口因地制宜建設生態攔截溝渠、小微濕地、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等生態治理措施。推進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水生態保護,構建環湖、濱湖、濱河生態綠帶,保障河湖水系生態安全,提高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山東黃河河務局)
22. 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完成壽光市、臨沂市蘭山區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加快實施廣饒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2022年實施東平縣、榮成市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四)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現代水網。
23. 加快山東水文設施建設。推進老嵐水庫水文設施等工程建設,實施淄博市數字水利一體化平臺、濰坊市防汛預報預警平臺升級改造等市縣數字水利基礎平臺項目。(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五)其他水利項目。
24. 完成2022年度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等其它水利工程。(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三、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發揮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聯席會議作用,健全工作機制,統籌推進2022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市、縣(市、區)建立相應工作協調機制。(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二)強化資金保障。縣級以上財政部門建立完善的現代水網建設投入機制,按照有關規定將相關項目納入本級財政支持范圍,明確財政補助比例,加大財政投入,保障規劃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各級政府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
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加大對現代水網建設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牽頭單位:省財政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
(三)落實責任分工。各市、縣(市、區)政府是水利工程建設責任主體,主要負責同志為第一責任人。省水利廳負責加強督促指導調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水利廳及時下達投資計劃,省自然資源廳負責辦理土地預審等相關手續,省生態環境廳負責指導辦理項目環評手續,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加強文物保護。(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游廳)
(四)強化督導調度。建立定期調度通報機制,建設進展情況兩周一調度、一月一會商,對推進不力的約談市、縣(市、區)有關負責同志。定期開展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對整改不力的嚴肅問責。(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