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標
加快完善現代物流網絡,以物流樞紐為節點、以綜合交通網絡為支撐、以多式聯運高效銜接為基礎的物流運行體系進一步健全,多式聯運貨運量增速超過10%。國際物流通道進一步暢通,在日韓、歐盟等30個國家和地區節點城市建設60個左右海外倉,“齊魯號”中歐班列發行1800列以上。積極培育“物流+”新模式新業態,促進產業鏈
供應鏈一體化協同融合發展,培育5個“超千萬件”快遞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典型項目,建設12個國家級快遞服務現代
農業單類產品外銷“超千萬件”示范項目。
二、主要任務
(一)網絡設施強基暢通。
1. 推進物流樞紐提質擴容。積極推進
濟南、
青島、臨沂等國家物流樞紐重點項目建設,完善樞紐功能,推動樞紐間互聯互通。全力做好日照國家物流樞紐創建方案落實推進,積極爭取符合條件的承載城市納入國家建設名單。實施鐵路進港入園和聯運換裝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建設具有多式聯運示范作用和公共服務屬性的綜合貨運樞紐。(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
2. 加快構建“123”物流網。著力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加快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基地建設。推進中韓整車運輸試運行,打造優勢航線組群,新增外貿航線10條以上。進一步提升境外經貿合作區承載功能,推動
山東省境外經貿合作區與跨境
電商、公共海外倉、國際物流節點等外貿新業態融合發展。穩步推進中歐班列統籌發展,不斷提升班列運營質量,增加開行頻次,提高運能運力,積極培育“班列+”新模式,打造濟南、青島、臨沂班列集結中心,積極爭創國家示范工程。(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青島海關、濟南海關)
3. 健全城鄉物流網絡體系。深入開展城鄉高效配送,強化干線接卸、前置倉儲、分揀配送能力,促進干線運輸與城鄉配送高效銜接,引導連鎖零售企業、電商企業等加快向農村地區下沉渠道和服務。加快縣級快遞園區、鄉鎮快遞共配中心和村級快遞服務站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強縣域流通網絡體系建設,擇優認定10個現代流通強縣(市、區),培育壯大流通主體,加快流通模式創新發展,重點推進一批農產品物流、城市配送、批發市場、電商快遞等設施項目建設。(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省郵政管理局、省供銷合作社)
(二)交通物流優化提升。
4. 進一步提升貨運服務效能。加快發展商品汽車運輸、冷鏈物流等鐵路物流,高水平規劃建設
航空貨運設施,拓展濟南、淄博、濟寧、臨沂、棗莊等市內陸無水港物流功能,在沿黃地區合作建設6個內陸無水港。(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
5. 深入開展多式聯運示范。扎實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試點工作,大力推廣甩掛運輸、冷鏈運輸、網絡貨運、內河集裝箱等運輸組織方式。加快10個陸海空一體化多式聯運中心建設,建成8個鐵路專用線項目。(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青島海關、濟南海關、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
(三)重點領域補短促融。
6. 優化農產品流通網絡。深入實施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工程,堅持“強節點、建鏈條、優網絡”,打通農產品流通“大動脈”,完善產區“最初一公里”初加工設施設備,暢通農產品流通“微循環”,以濟南、青島等8個節點城市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干線冷鏈物流為重點,支持40余個農產品供應鏈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財政廳)
7. 推動電商物流創新發展。支持特色農產品主產區打造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推廣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經驗。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創新監管模式,擴大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爭取省級重點培育的跨境電商平臺、產業園、公共海外倉數量達到120個。(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財政廳、青島海關、濟南海關)
8. 促進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加快物流快遞企業一級分撥中心建設,支持國際性、全國性物流快遞企業在省內注冊設立樞紐型分撥中心。深入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打通城鄉大動脈,暢通鄉村微循環,推動中央企業、省屬國有企業、地方龍頭企業聯合快遞物流企業、商貿流通企業,參與建設縣域快遞物流配送中心和快遞物流信息平臺,促進推動輻射縣域的縣級寄遞物流園區建設運行、鄉鎮寄遞物流共配中心建成投產、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完善提升。暢通農產品上行寄遞服務渠道,建設一批國家級快遞服務現代農業單類產品外銷“超千萬件”示范項目。加快推進快遞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聚焦“十強”優勢產業集群,推動深度融合發展先行區建設,培育一批“超千萬件”快遞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典型項目。促進快遞園區與電商園區融合提升,暢通電商線上銷售和線下快遞渠道,爭創國家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區。(牽頭單位:省郵政管理局、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合作社、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9. 補齊冷鏈物流短板。加快濟南、青島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持續開展新一輪創建工作,著力構建“集散基地+集配中心+采供網點”三級冷鏈物流網絡,加快推進果蔬、肉類、水產品等20個左右冷鏈物流重點項目建設。深入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工程,在果蔬等鮮活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一批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持續推進一批試點縣建設,基本建立布局合理、產需銜接、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基礎設施網絡。(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省供銷合作社)
(四)支撐體系提質增效。
10. 實施物流數字賦能。開展流通領域全行業數字化改造,推出一批數字化應用場景,培育認定一批數字化改造重點企業,符合條件的按照工業技改政策給予支持。推動貨運物流數字化發展,鼓勵網絡平臺道路貨運、車貨匹配、智能航運等“互聯網+貨運物流”新模式發展,積極拓展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在物流運輸方面的應用。完善集智能運輸、動態優化、自動分揀、智能云倉、智慧配送等于一體的智慧快遞物流體系,建設一批5G智慧快遞物流園區。開展交通強國智慧港口試點,實施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傳統碼頭智能化改造和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管理局)
11. 加大物流標準化推廣應用。開展物流周轉箱循環共用試點示范,推廣應用標準化車輛、標準化托盤、標準化周轉箱,提高運輸裝備的現代化、標準化水平,提高物流周轉箱循環共用的應用比例,逐步建立生產—倉儲—中轉—消費之間的循環使用體系。(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
12. 積極發展綠色物流。持續開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加快推進臨沂試點城市創建,完善城市貨運配送基礎設施,推廣應用新
能源物流車輛,優化配送車輛便利通行政策,城區新能源貨車達到1200輛以上,新能源貨車充電樁達到400樁以上,“7+17+100”樞紐節點體系完全建成。(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省商務廳)
13. 大力培育現代物流企業。積極開展“151現代物流企業培育工程”,引進和培育全球性物流企業、國家級大型物流企業、專業化中小物流企業。制定培育計劃和評價指標,培育認定2家全球性物流企業、10家國家大型物流企業、20家專業化中小物流企業。(牽頭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
三、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強化協調聯動,建立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加大政策創新和支持力度,確保行動計劃落到實處。各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措施。省發展改革委加強組織協調,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督促檢查和跟蹤分析,重大問題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項目推進。切實將項目建設作為推進行動計劃落實的重要抓手,加強現代物流重點項目謀劃儲備,建立儲備庫和動態調整機制。加快推進項目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環境評價、節能審查、立項審批等前期工作,為項目實施創造良好條件,力爭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對已開工項目加快建設進度,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確保項目盡早投產達效。加大項目督導檢查力度,適時開展績效評估。(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大要素支持。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強化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總量替代指標等要素保障服務,推動項目盡快落地。探索新型物流用地供應保障模式,支持交通運輸樞紐綜合立體開發和骨干通道沿線土地物流功能開發,充分利用碎片化閑置低效土地開展物流服務。積極支持利用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建設物流設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務,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者租賃的,按規定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將現代物流項目納入生態環境重大項目服務清單,鼓勵物流企業采用新能源貨車或國五及以上柴油貨車運輸。(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
(四)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對現代物流重點項目建設給予積極支持。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安排上,向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傾斜。鼓勵
金融機構為現代物流重點項目提供金融支持,通過信貸投放、債券投資等多種方式有效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現代物流基礎設施領域。(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