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
區塊鏈技術的可拓展性,其實解決的是通證生產和交換的成本效率問題。當然,從一個技術的全生命周期來看可擴展性并不是一個真問題。簡單來說,在區塊鏈中完成每一筆交易都需要節點爭奪記賬權,需要巨大的算力。從普通計算機可以進行“挖礦”到需要專業設備“挖礦”,足以說明通證的生產和交換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持。這被認為是高能耗卻低效率,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但符合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即通過消耗巨大能量來解決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問題。在解決了這個核心問題后,再考慮降低區塊鏈能耗、提高效率。典型如
以太坊,以太坊誕生之初也是通過pow作為工作量證明機制,為了減少能耗轉向pos權益證明機制。而區塊鏈的安全性,主要解決的是用戶數字資產安全性問題。同樣地,區塊鏈的安全性可能只是某個時空下的一種狀態,在受到外界惡意的破壞下即打破平衡。只要
區塊鏈技術發展,安全性問題始終在區塊鏈開發者或維護者與黑客之間反復拉扯。
從發展的眼光看區塊鏈技術,“不可能三角”并不實際存在;或者說,“不可能三角”的“三角”可能無法同時實現。推動web3.0這新一代互聯網持續獲得生命力在于通證經濟的活力,既強調不同主體能夠平等參與到通證經濟中,也需要分布式網絡能夠支持大量、頻繁的交易等通證經濟活動,并保障用戶的財產安全。只有動態發展且可以自我修復、具有分布式、高性能性和安全性“可能三角”的智能化技術,才能滿足用戶通證經濟活動需求,這一技術成為理解數字權利概念的基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