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道理和秩序規范”,是為
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發展建立的基本行為準則。從2017年國務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框架”,到2022年發布《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對人工智能的科技倫理治理,對科技進行倫理審查已成為科技向善的基本要求。通證經濟是依靠智能化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生態,通證平臺在通證經濟中建立新的秩序規范同樣也要遵循倫理要求。尤其是,通證平臺注重經濟秩序建設而忽視對倫理道德規范建設,導致通證平臺可能淪為違反公序良俗、法律規范的“溫床”,不利于通證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具體而言,由政府建立科技倫理審查制度,確定具體的科技倫理準則、規范以及問責機制。例如,要求通證平臺遵守《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2018版)》提出的人類利益原則和責任原則。通證平臺設置的“個人邊界”安全功能可以認為是建立了初步的倫理規則,但這同樣是事后的、補償性的一種手段,無法預測在web3.0中尚未發生、但一旦發生將帶來惡劣影響的行為。通證平臺在遵守倫理原則基礎之上,可以對用戶與他人交往行為進行規定,并可通過智能化技術自動屏蔽有不良內容關鍵詞以及對實施不良行為的數字分身施加行為限制。此外,還要建立用戶維權投訴機制,及時回應用戶訴求,對違反倫理道德規范的用戶施加活動限制,甚至是刪除該數字分身的賬號進行懲戒。而如果違反倫理道德規則的是通證平臺,其行為已經涉及違法犯罪,依照規定因“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而解散時,為了起到與關閉網站相同的法律效果,監管部門可以要求基于該平臺成立的dao解散,不再繼續支持代碼的更新;要求web3.0其他平臺主體切斷與該平臺的網絡鏈接,阻止用戶使用該代碼運行提供的服務,從而產生該平臺解散的效果。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