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和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款軟件,能根據過去20年《紐約時報》的文章以及其他在線數據預測傳染病或者其他社會問題可能會于何時何地爆發。
在利用歷史數據進行測試時,該系統的表現十分驚人。例如,根據2006年對安哥拉干旱的報道,該系統預測安哥拉很可能發生霍亂。這是由于,通過此前發生的多起事件,該系統了解到在干旱出現的幾年后霍亂爆發的可能性將上升。此外,該系統根據對2007年初非洲大型颶風的報道,再次對安哥拉發生霍亂做出預警。而在不到一周之后,報道顯示安哥拉確實發生了霍亂。在其他測試,例如對疾病、暴力事件及傷亡人數的預測中,該系統的準確率達到70%至90%。
該系統的信息來自過去22年中《紐約時報》的報道存檔,具體時間為1986年至2007年。不過,該系統也利用了網絡上的其他一些數據,了解什么樣的事件會帶來特定的社會問題。這些信息來源提供了不存在于新聞文章但卻有價值的內容,有助于確定不同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或前后關系。例如,該系統能夠推斷盧旺達和安哥拉城市之間所發生事件的關系,因為這兩個國家都位于非洲,有著類似的GDP,其他一些因素也很相似。根據這種方法,該系統認為,在預測霍亂爆發方面,應當考慮國家或城市的位置,國土面積有多少是水域,人口密度和GDP是多少,以及近幾年是否發生過干旱。
負責此項研發工作的Horvitz表示,近幾十年來,世界的許多方面都發生了改變,不過人類的本性和環境的許多方面仍然未變,因此軟件可以從以往的數據中了解事情發生的模式,從而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他表示:“對于回溯更久之前的數據,我個人很感興趣。”
此類預測工具的市場正在形成。例如,一家名為RecordedFuture的創業公司根據網上的前瞻性報道和其他信息來源預測未來事件,該公司的客戶包括政府情報部門。該公司CEOChristopherAhlberg表示,利用“硬數據”來進行預測是可行的,但從原型系統到商用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