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哪家公司從大數據發掘出了最大價值,截至目前,答案可能非亞馬遜莫屬。亞馬遜也要處理海量數據,這些交易數據的直接價值更大。作為一家“信息公司”,亞馬遜不僅從每個用戶的購買行為中獲得信息,還將每個用戶在其網站上的所有行為都記錄下來:頁面停留時間、用戶是否查看評論、每個搜索的關鍵詞、瀏覽的商品等等。這種對數據價值的高度敏感和重視,以及強大的挖掘能力,使得亞馬遜早已遠遠超出了它的傳統運營方式。
亞馬遜CTO Werner Vogels在CeBIT上關于大數據的演講,向與會者描述了亞馬遜在大數據時代的商業藍圖。長期以來,亞馬遜一直通過大數據分析,嘗試定位客戶和和獲取客戶反饋。“在此過程中,你會發現數據越大,結果越好。為什么有的企業在商業上不斷犯錯?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數據對運營和決策提供支持,”Vogels說,“一旦進入大數據的世界,企業的手中將握有無限可能。”從支撐新興技術企業的基礎設施到消費內容的移動設備,亞馬遜的觸角已觸及到更為廣闊的領域。
亞馬遜推薦:亞馬遜的各個業務環節都離不開“數據驅動”的身影。在亞馬遜上買過東西的朋友可能對它的推薦功能都很熟悉,“買過X商品的人,也同時買過Y商品”的推薦功能看上去很簡單,卻非常有效,同時這些精準推薦結果的得出過程也非常復雜。
亞馬遜預測:用戶需求預測是通過歷史數據來預測用戶未來的需求。對于書、手機、家電這些東西——亞馬遜內部叫硬需求的產品,你可以認為是“標品”——預測是比較準的,甚至可以預測到相關產品屬性的需求。但是對于服裝這樣軟需求產品,亞馬遜干了十多年都沒有辦法預測得很好,因為這類東西受到的干擾因素太多了,比如:用戶的對顏色款式的喜好,穿上去合不合身,愛人朋友喜不喜歡…… 這類東西太易變,買得人多反而會賣不好,所以需要更為復雜的預測模型。
亞馬遜測試:你會認為亞馬遜網站上的某段頁面文字只是碰巧出現的嗎?其實,亞馬遜會在網站上持續不斷地測試新的設計方案,從而找出轉化率最高的方案。整個網站的布局、字體大小、顏色、按鈕以及其他所有的設計,其實都是在多次審慎測試后的最優結果。
亞馬遜記錄:亞馬遜的移動應用讓用戶有一個流暢的無處不在的體驗的同時,也通過收集手機上的數據深入地了解了每個用戶的喜好信息;更值得一提的是Kindle Fire,內嵌的Silk瀏覽器可以將用戶的行為數據一一記錄下來。
以數據為導向的方法并不僅限于以上領域,亞馬遜的企業文化就是冷冰冰的數據導向型文化。對于亞馬遜來說,大數據意味著大銷售量。數據顯示出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無效的,新的商業投資項目必須要有數據的支撐。對數據的長期專注讓亞馬遜能夠以更低的售價提供更好的服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