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參與競選的奧巴馬團隊確定了三個最根本的目標:讓更多的人掏更多的錢,讓更多的選民投票給奧巴馬,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需要“微觀”層面的認知:每個選民最有可能被什么因素說服?每個選民在什么情況下最有可能掏腰包?什么樣的廣告投放渠道能夠最高效獲取目標選民?如競選總指揮吉姆·梅西納所說,在整個競選活中,沒有數據做支撐的假設不能存在。
為了籌到10億美元的競選款,奧巴馬的數據挖掘團隊在過去兩年搜集、存儲和分析了大量數據。他們注意到,影星喬治·克魯尼對美國西海岸40歲至49歲的女性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她們無疑是最有可能為了在好萊塢與克魯尼和奧巴馬共進晚餐而不惜自掏腰包的一個群體。克魯尼在自家豪宅舉辦的籌款宴會上,為奧巴馬籌集到數百萬美元的競選資金。此后,當奧巴馬團隊決定在東海岸物色一位對于這個女性群體具有相同號召力的影星時,數據團隊發現莎拉·杰西卡·帕克的粉絲們也同樣喜歡競賽、小型宴會和名人。“克魯尼效應”被成功地復制到了東海岸。
在整個的競選中,奧巴馬團隊的廣告費用花了不到3億美元,而羅姆尼團隊則花了近4億美元卻落敗,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奧巴馬的數據團隊對于廣告購買的決策,是經過縝密的數據分析之后才制定的。一項民調顯示,80%的美國選民認為奧巴馬比羅姆尼讓他們感覺更加重視自己。結果是,奧巴馬團隊籌得的第一個1億美元中,98%來自于小于250美元的小額捐款,而羅姆尼團隊在籌得相同數額捐款的情況下,這一比例僅為31%。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