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愿景的前提——當前全球排放空間不足的關鍵原因——正是由于工業化國家提前使用和過度消費大氣容量資源。然而,在當前的共區原則形態下,這些國家的自我承諾是否同時充分反映其歷史排放,則缺乏直接的規范依據和具體的衡量標準。不僅如此,就碳中和具體目標所能夠集中體現的當前排放是否綜合、均衡地考據了各個相關要件,亦無法在當前模式下予以核實。例如,對于中和效應至關重要的碳的可循環性,其取決于一國經濟發展與資源
能源脫鉤的進度和程度,但這一重要背景難以直接從當前的構成要件中得到有效的認定和解釋。從這個角度而言,共區原則的巴黎模式未能全然遵循氣候危機形成的科學原理和客觀事實,有過于倚重環境成效標準和不當使用體制可行標準(將其等同于實用主義)之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