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碳中和 查看內容
    • 1772
    • 0
    • 分享到

    金融業管理和應對氣候風險的思考

    2023-8-23 23:22

    來源: 《中國金融》 作者: 孫天琦 苗萌萌

    氣候風險可通過多種渠道向金融體系傳導


    信用風險方面,自然災害及海平面上升將損毀房產等固定資產抵押物,削弱第二還款來源,提高違約損失率(LGD)。低碳轉型過程中部分行業將因成本上漲、產量壓降、碳排放費用增高、消費者偏好改變等原因導致經營困難,違約風險上升。

    市場風險方面,股票、債券的估值需考慮發行人受減排政策影響或遭受災害損失情況,同時,能源、資源、工業類大宗商品價格或將受減排政策影響而大幅波動,糧食價格或因災害頻發而大幅上漲。

    流動性風險方面,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導致債務人違約、金融機構資產貶值或損毀,消費者偏好的改變也可能導致金融機構持有的“棕色”資產(與綠色資產相對應,即高污染或高碳排放的資產)貶值或面臨拋售,進而導致金融機構可獲取資金少于預期,流動性風險上升。

    操作風險方面,自然災害將直接造成金融機構營業中斷和實體資產損毀。低碳轉型過程中,因政策、市場偏好等的改變可能會導致合規和法律糾紛風險上升。

    承保風險方面,極端氣候災害頻率和強度上升導致財產損失增加,甚至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進而導致保險賠付率上升,對保險產品定價提出嚴峻挑戰。

    氣候風險對金融體系和宏觀經濟的影響具有“循環反饋”特點。氣候災害損失將導致信貸收縮,進一步弱化居民與企業資產負債表,影響經濟潛在增速和產出缺口,進而再沖擊金融體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本文導航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