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雙碳”目標的實踐過程中,
金融作為經濟社會綠色
低碳轉型的“助推器”,能夠推動市場體系與產品完善、引導資金優化配置。本文作者指出在該過程中要用好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的“檢測器”和“儀表盤”作用,系統分析氣候變化風險對金融體系的深遠影響,梳理國際社會高度重視氣候風險的管理和相關應對措施,并以中國人民銀行探索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為例,最終提出相關幾點思考。
作者 | 孫天琦(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苗萌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
以下為文章全文:
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金融是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助推器”,通過創新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引導資金流向綠色項目,能夠推動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業要用好氣候風險壓力測試這個“監測器”和“儀表盤”,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劃,把穩工作節奏和力度,統籌好發展和減排關系,既要積極主動作為,又要警惕“擠兌式去碳(De-carbon run)”可能帶來的融資突然中斷,科學促進低碳轉型。
氣候變化風險對金融體系具有深遠影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