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碳中和 查看內容
    • 3680
    • 0
    • 分享到

    自愿碳市場的餡餅與陷阱:知名企業花錢忙漂綠,“碳倒爺”如何鉆空子?

    2023-8-19 23:50

    來源: 知識分子 作者: 于楊今奇

    植樹造林產生碳信用也難以一勞永逸


    森林保護和管理不能直接減少空氣中的碳,過多依賴于假設,真實性和額外性難以保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而植樹造林,通過新樹木來吸收、儲存空氣中的碳,產生的碳信用似乎更加切實可信,于是也往往被市場塑造成可以短期快速完成,且一勞永逸的減排方法。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在植樹造林的碳信用項目中,一棵樹變成碳經濟商品的過程通常缺乏監管,有諸多可以造假的環節。比如,號稱北美最大的植樹碳信用項目GreenTrees,成立13年以來與550多個土地所有者合作,支付一筆費用請他們種樹,再把這些樹產生的碳信用賣給殼牌、美聯航、迪士尼、微軟、美國銀行等大機構。然而,調查發現早年間就種在那里的樹木仍可加入GreenTrees。

    不僅如此,這些早先種下的樹已經得到過政府的大額補貼,如今只需“守株待兔”,土地所有者就可以賺取額外利潤,即使這些樹木實際的額外減排價值幾乎為零[16]。

    這樣的項目也正在中國一些農村地區醞釀,據媒體報道,不少開發商雖然對氣候變化和碳排放的邏輯一知半解,卻看中林業碳匯有利可圖,在農村通過“賣空氣賺錢”的故事希望和村中林權所有人簽訂委托開發協定,開發碳匯項目而獲得收益,形成了一股“圈地運動”[17]。與GreenTrees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這里,很多地區被選中可能就是因為其已有林地,且有相應保護措施,若這樣的開發項目得以成立,其售賣的“碳”是否有額外性,對于減緩氣候變化的實際價值有多少非常值得評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本文導航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