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宣布以來,中國企業積極響應,多家互聯網、
金融、制造等領域的龍頭企業紛紛披露其碳中和行動報告[26],采取較多的行動包括廢物減量回收,采購可再生
能源和使用新能源運輸,而這幾項措施都仍受到市場發展不完善,信息門檻,大部分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挑戰[27]。于是大量購買碳匯也成了很有吸引力的“減排”途徑。
然而實際上,雖然
北京、
福建等一些地區有碳信用項目,但一般只限于本地市場交易,探討多年的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曾于2012年上線,然后2017年項目申請暫停[28]。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在新聞發布會上再次重申CCER將力爭在年內重啟,使業內對其關注持續升溫[29]。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