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8日,亞洲領先的可持續發展科技公司妙盈科技打造的碳普惠應用“綠喵”正式上線,目前已構建成為國內備受關注的可持續生態社區,并作為中國碳普惠實踐典型案例入選國家生態環境部在聯合國COP27大會上發布的《2022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用戶通過踐行新
能源充換電、公交地鐵、騎行、自帶杯、減塑回收等多種
低碳生活行為累積碳積分,實現了數量可觀的碳減排。同時,綠喵企業版全員碳減排管理平臺助力多家
金融機構、商業實體及地方政府碳普惠的落地實踐。
2021年12月17日,在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和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指導下,由騰訊打造的面向公眾的碳普惠互動平臺“低碳星球”小程序正式上線。首先上線的是綠色出行生活場景,通過政府認可的公交-地鐵碳減排量核算方法,計算個人碳積分。
2022年4月22日,中信銀行綠色金融體系打造的個人碳普惠平臺“中信碳賬戶”正式上線,成為首個由國內銀行主導的個人碳賬戶。該平臺率先面向信用卡用戶,實現針對電子信用卡、電子賬單、線上繳費等金融場景的碳減排量核算。
2022年8月8日,阿里巴巴發布“88碳賬戶”,建立多場景、覆蓋超10億消費者的碳賬戶體系。它以“1+N”母子賬戶的形式呈現,不僅匯集用戶在菜鳥、閑魚、餓了么、天貓等應用程序產生的減碳量,還以紅包激勵的方式鼓勵用戶踐行低碳生活。
近一年,許多企業不再局限于國家和企業層面的節能減排,開始布局碳普惠生態圈,鼓勵個人消費端的低碳發展。碳普惠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碳金融”的方式,對社區家庭和個人的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并賦予一定價值,建立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調動各方力量加入全民低碳生活。
但作為新興機制,碳普惠面臨的問題也不少。企業和平臺互不兼容、應用場景數據分散、量化方法不統一等等,都會妨礙碳普惠合力的發揮。如何確保
碳排放數據監測與核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如何破解數據歸集面臨的制度與技術難題,以及如何避免個人隱私泄露,都是碳普惠設計者需要思考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