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區塊鏈+’所引發的產業變革,不論速度和廣度都將是‘互聯網+’的10倍以上,而且
區塊鏈技術往往是爆發式、突變式創新,也決定了‘區塊鏈+’會以非常瘋狂的加速度到來。”
12月18日21時,獵云財經在線對話欄目“獵問·創世相對論”第四期,
火幣大學校長、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于佳寧,與獵云財經主編吳德銓對話“去神化后,如何重建區塊鏈認知?”,共同探討區塊鏈技術、區塊鏈發展階段及“區塊鏈+”所帶來的產業變革。
于佳寧表示,區塊鏈是一次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技術大爆炸、大變革,區塊鏈的大幕剛剛拉開,未來的路還長著呢。如果僅僅從幾天或者幾個月的短期價格走勢去判斷區塊鏈的“死或生”,未免過于狹隘。
他說,本輪下跌是區塊鏈2.0時代的一個挽歌,標志著區塊鏈2.0時代結束,也預示著區塊鏈3.0時代即將到來。
于佳寧認為,由“區塊鏈+”所引發的產業變革,不論速度和廣度都將是“互聯網+”的10倍以上,而且區塊鏈技術往往是爆發式、突變式創新,也決定了“區塊鏈+”會以非常瘋狂的加速度到來。所以,當下的企業家必須關注,必須重視,必須參與。那些與區塊鏈深度結合的行業或者公司會是區塊鏈3.0時代第一波造浪者。
就“何謂全球區塊鏈領導者”的問題,于佳寧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全球區塊鏈領導者應該是“區塊鏈商業理論的構建者”、“區塊鏈商業倫理的重塑者”、“區塊鏈技術創新的推動者”及“
區塊鏈應用落地的實踐者”。
針對鏈幣關系或者是否需要把
token價值化的問題,于佳寧表示主要取決于具體的應用場景。
此外,他還提到,STO確實是一種中間路線,可以理解為是新興的數字
金融體系與傳統金融體系相融合的一個新邏輯。但是,STO的底線和生命線在于合規,不僅要合乎發行、交易的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法規,也要符合投資人和資金來源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
對話時間:2018年12月18日21:00~00:30
對話嘉賓:
于佳寧:
火幣大學校長、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
吳德銓:獵云財經主編
以下為獵問對話實錄整理:
吳德銓:大家好! 歡迎來到獵問·創世相對論第四期,這是獵云財經的深度對話欄目,聚焦于影響區塊鏈和數字資產行業發展的熱點事件、現象和命題。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40年前的今天,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開啟翻天覆地的變革,我們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2018年,區塊鏈風潮被人們賦予各種變革性意義,互聯網的新時代似乎已經到來。但是,9月份之后,隨著數字資產二級市場的寒流,區塊鏈財富效應消失、加密幣神話破滅,一批從業者退出轉行。
商業上,由于技術迭代緩慢和模式反思,區塊鏈技術的商業應用開始回歸理性預期。技術上,區塊鏈所具有鮮明特性的局限開始被逐步審視,同時,一些本質上不同于區塊鏈的技術如DAG有向無環圖,開始快速發展。如何認識當前區塊鏈的發展階段?如何準確定位區塊鏈技術和區塊鏈商業?這是我們在區塊鏈寒冬,應當進一步反思的問題。
獵云財經本期獵問對話榮幸邀請到于佳寧先生,一起來探討相關話題。于佳寧,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火幣大學校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工委副秘書長、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委員,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編委會主任。
歡迎于佳寧先生!于校長身高超過190cm,期待今天的對話給我們帶來區塊鏈認知上的新高度。下面,開始獵問·創世相對論的9連發對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