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銓:獵問第二發。
區塊鏈神話終結,與數月前諸多
幣圈人物的失格事件相關,諸如李笑來錄音門、朱潘被維權等等。到頭來,大家發現所謂的區塊鏈浪潮不過是一場虛假繁榮和裹挾欲望洪流的博傻游戲。支撐區塊鏈變革的真實價值,在項目方毫不費力拿到ETH融資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宣告是零。投資價值的空中樓閣,坍塌得比想象的快得多。您認為退潮之后,區塊鏈還能剩下一些什么?
于佳寧:上一問主要我回答的是關于區塊鏈2.0的落幕,這一問,我想多談一談區塊鏈3.0的改革再出發。
區塊鏈是個很特殊的技術,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
比特幣就是一個全球性、殺手級、現象級的應用,相比之下,互聯網、
人工智能技術誕生的前十年,還僅僅是在一些實驗室等學術環境下研究使用。
所以,
區塊鏈應用給人的感覺就是突如其來、猝不及防。
在《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我做出了一個判斷,未來三年,區塊鏈將在實體經濟中廣泛落地。現在過去了半年,我更加堅定地相信這個判斷。到2021年,交易、數據、系統上鏈將成為主流,這將會給實體企業帶來重大的機遇。
由“區塊鏈+”所引發的產業變革,不論速度和廣度都將是“互聯網+”的10倍以上,而且
區塊鏈技術往往是爆發式、突變式創新,也決定了“區塊鏈+”會以非常瘋狂的加速度到來。所以,當下的企業家必須關注,必須重視,必須參與。
上半年,在牽頭撰寫《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時,我帶隊對一百多家區塊鏈企業、項目進行調研。發現區塊鏈已在
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征信、交易清算、積分共享、保險、證券等領域落地金融類應用。并且開始在商品溯源、版權保護及交易、數字身份、財務管理、電子證據、工業、
能源、大數據交易、數字營銷、
物聯網、
公益、電子政務、醫療等13個實體領域開始落地。因此我判斷,這些與區塊鏈深度結合的行業或者公司會是區塊鏈3.0時代第一波造浪者。
在《白皮書》發布后的這半年中,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產業級落地應用正在快速涌現。
比如說,從國家開始研究“營改增”稅務改革的初始階段,我就一直在參與一些相關政策的研究工作。從一開始我就堅定地認為電子發票是大勢所趨,也是解決財務信息化瓶頸的關鍵所在。但是在當時看來,電子發票的一些核心問題,比如說重復報銷、驗證困難、難以留存、多家系統難以同步等問題,似乎根本沒辦法解決。
但是今年8月份,
深圳國貿旋轉餐廳開出了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由深圳市稅務局主導、騰訊提供底層技術和能力所打造的。這個信息很多人應該都關注過。
通過一個簡單的“發票上鏈”,以前覺得難以解決的電子發票的諸多問題,一下子得到了全面解決。這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將“資金流、發票流”二流合一,將發票開具與線上支付相結合,打通了發票申領、開票、報銷、報稅全流程。
用區塊鏈的行話來說,就是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在這個體系下驗證變得非常簡單,不需要用API對接很多復雜系統,重復報銷更是毫無可能。
吳德銓:一些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確實探索有成,這也是二級市場退潮之后留下的技術價值,還是可圈可點的。
于佳寧:通過一張小小的發票,區塊鏈產業應用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我想在未來區塊鏈產業變革的形勢很可能都會是這樣,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的路演、造勢,但是一個系統的改造就帶來了行業的整體升級。
杭州互聯網法院近日對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進行了公開宣判,首次對采用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予以確認。這是我國司法實踐中法院首次認可區塊鏈電子存證。
可以說,這是區塊鏈落地實體的一個巨大標志。我想在三年后,所有的電子證據很可能都會在鏈上實現存證,所有的創意者可以安心創作,一旦發現知識產權侵權,維權就像發個微信一樣簡單。
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數不勝數。近期在
湖南婁底市,政府甚至都已經把工商登記、不動產登記都放到了區塊鏈上去進行確權和存證。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些僅僅是區塊鏈3.0時代的前奏,只是一些預演,舞臺大幕還沒有拉開,真正的精彩還遠未開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