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30748
    • 0
    • 分享到

    怎么如何利用參與并投資區塊鏈資產賺錢?

    2019-10-28 22:49

    來源: 分布式資本

    資本利得之外的收益來源



    6. 資本利得之外的收益來源


    上文里主要討論的是投資數字資產的“資本利得”(capital gain)部分,也就是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價差。但實際上如果作為一個專業的資管機構,數字資產的投資收益還應包括“利息收入”及“再投資收入”。

    所謂的“利息收入”此處指代持有數字貨幣期間可能接收到的潛在“無風險”收益,“再投資收入”指代將已持有的數字貨幣投入一些有風險的產品/平臺所獲得的收入。

    其中無風險收入部分包括:

    “空投”(airdrop):項目方/社區為推廣/活躍該網絡,針對既有持幣者進行的免費發放(但可能要求一些門檻或完成一些任務)。例如Tron網絡為激勵用戶將USDT轉移至其網絡上,針對持有TRC20格式的USDT的用戶進行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空投。

    “分叉”(fork):主鏈分叉時帶來的新的“分叉幣”。如持有btc,在2017年~2018年就可收到數十種比特幣的分叉幣,盡管有價值的不多,但少數被市場認可的如BCH、BTD、BTG等在某些時刻可以帶來相當可觀的收益,包括BCH后續分叉出了BSV,意味著投資人不止可以獲得“子代”幣,如果持續持有甚至可以獲得“孫代”幣。

    主鏈質押(staking):對于某些使用權益證明共識機制(PoS)的區塊鏈網絡,將token鎖定再對應區塊鏈的合約/地址中,參與鏈上治理或PoS挖礦活動,可能收到的獎勵,這部分收入是無風險的。可以類比為貨幣產生利息的過程。

    表格14:主要數字貨幣staking預估回報率

    640.webp (55).jpg

    來源:幣安研究院、分布式資本、stakingrewards.com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數字貨幣本身的數量作為估值本位(幣本位),那么上述三種收入無疑能帶來相關頭寸的價值的穩健增加,不過若以法幣或穩定幣等購買力相對波動較小的計價單位做計量,則上述三種收入的價值會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主要由于數字產本身的價格波動。

    例如BTC分叉出的BCH,如果在分叉之初即拋售可得555美元/個,如果在最高點拋售可得4000美元/個,如果拋售在最低點僅能獲得110美元/個。

    接著,持有數字貨幣承擔額外風險可獲得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質押借貸,可以細分為兩種,風險程度也不同:

    ●     場內質押借貸(Lending for trading):即數幣出借人將資產質押進某一平臺后,平臺將其資產出借給該平臺的用戶,用戶只能在該平臺將其用于數字貨幣交易,無法提現。這一模式與A股里的融資融券、配資的模式是一致的。平臺將有能力控制借入人的倉位,盡量避免出借人的本金受到損失。

    ●     場外質押借貸(Lending for OTC financing):即數幣出借人即數幣出借人將資產質押進某一平臺后,平臺將其資產出借給該平臺的用戶或自用,用戶可以將數字貨幣轉移至任何錢包,包括出賣成法幣。這些平臺往往要求用戶超額抵押,例如Dai要求最低抵押法幣價值1.5美元以上的ETH才能借到1元的Dai。

    表格15:主要數字貨幣在DeFi平臺上的出借利率

    640.webp (56).jpg

    來源:幣安研究院、分布式資本、loanscan.io

    為了獲取此類收益,數字資產持有人,也就是出借人需要承擔的風險可能包括:

    可變利率的波動性:在大多數去中心化金融平臺上,利率會根據協議供需機制波動,中心化借貸平臺上則是人為制定。因此,它會帶來與利率收益的不確定性相關的風險。

    價格波動風險:不管在場內還是場外質押平臺,如果抵押物的價格發生劇烈變化,可能導致平臺無法及時將借款人的抵押物變現,導致出借人的資產受到損失,可以參考2015年A股股災期間配資平臺的“穿倉”現象。

    智能合約風險:和大多數基于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金融協議一樣,在智能合約的總體行為方面可能會存在風險。不過目前已出現某些保險平臺,用戶可針對如dYdX平臺所特有的智能合同風險進行投保。

    貸款的不確定性:某些平臺無法做到立即匹配貸款,如果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負收益率。

    久期錯配風險:一些質押理財的產品是不能提前贖回的,可能出現久期錯配的風險,如基金臨近鎖定期結束,但有大量數字資產鎖定在質押產品中,此時有大型LP需退出。

    平臺作惡風險:平臺挪用客戶資產造成虧損,甚至跑路。

    總的來說,上述提到的五種獲取額外收益的渠道,在可接受的風險范圍里,讓數字資產頭寸至少獲得額外的年化 1%~10% 收益,對于整體投資組合的貢獻不應該被忽略。但由于數字資產管理行業誕生的時間尚短,管理的精細度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