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26:
區塊鏈技術可能是大多數國家普遍認可的,但虛擬貨幣/通證在各國的接受程度差異較大,虛擬貨幣/通證對政府或現行法律體系挑戰比較大的地方主要有哪些?
馮培:挑戰太大了,挑戰不同的地方也太多了,沒有辦法一一說清楚 。
首先,
區塊鏈技術,通證經濟時代,所有的相關的概念和用語都不同,邏輯關系也不同,你怎么能用現有的傳統社會的民商法來定義
社群制,來規范鏈上交易。
陳智鵬:最大的挑戰性就在于這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革命,而是一場社會革命,這里面有太多新事物,新思潮,連從業者都被新名詞搞得暈頭轉向,政府也對很多問題和事物搞不清楚,也不知道從何監管,有時候就索性一刀切。
陳智鵬:而且去中心化的組織形式對政府的中心化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政府正是害怕對
金融秩序的沖擊,才在去年全部關掉了各類
數字貨幣交易所。
馮培:打個比方,雞同鴨講。就是說適合于傳統社會的民商法,無法運用于區塊鏈技術條件下的鏈上數字資產,數字經濟,通證,智能合約等等。
陳智鵬:隨著政府對區塊鏈技術和通證經濟理解的逐漸加深,應該就可以分門別類的出臺各類監管辦法了。
馮培:整個民事權利的概念,內在邏輯完全都不一樣,你怎么能夠用傳統社會的民商法來管理?
陳智鵬:馮培 律師說得對,通證對政府的監管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挑戰,未來為了適應這種變革,必須要修法。
馮培:傳統社會經濟模型中,有股東有雇員,在通證經濟時代,所有人都是通證人,沒有老板,也沒有雇員 。傳統民商法,如何來管,怎么適用?
陳智鵬:通證人的概念很新穎。
王君衛:最大的挑戰在于從業者的法律和金融素質不高,把區塊鏈作為法外之地。目前的監管政策是極大包容的,對于毫無底線的、沒有行業自律的行為,監管只好“一刀切”。如前文所述,對網絡游戲虛擬貨幣,我國在2009年就有監管政策了。
馮培: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構建通證經濟的整個內在邏輯以及概念系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