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里,代碼監管的發展勢如破竹,因為越來越多的互動行為通過技術進行調節,代碼也表現出比法律更高效的規則執行力。我們正逐步將法律的解釋和適用與技術結合起來,并以此作為基本任務。
但是,正如我們在DRM系統中看到的那樣,將法律規則(Wet code)轉換為技術規則(Dry code)并不是那么容易。
前者語言表達模棱兩可,因而可以根據具體情形適用于無數可能無法準確預見的情況。后者具有嚴格的形式化語言特征,需要明確的類別,并且需要事先明確規定適用的方法和條件方可運行。
盡管這兩種規則類型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將法律規則轉化為技術規則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將法律寫入技術、硬件或軟件設備的做法也日益頻繁。
然而,隨著我們越來越依賴技術手段來執行法律規則,我們面臨著法律逐漸代碼化的風險,規則變得越來越格式化,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與技術結合以便實施。
隨著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這種風險已經成為現實,至少在合同領域已是如此。
長期以來,代碼中直接植入了合同條款,以促進其自動執行,如傳統DRM系統。 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作為執行合同條款的一種手段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同時交易也越來越不需要實際的法律合同予以支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