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第三問,在人類歷史上重大的技術突破中,無論是蒸汽機、電力,還是原子能、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等,大部分技術解決的是效率問題,甚至人類將已經技術應用于解決對時間和空間的探索問題,比如有人已經在探索永生和下一個生命空間,但回頭看,從來沒有一門技術是專門解決信用問題的,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則是應運而生。
人類過去的信用背書,往往是來自國家政府的財力和軍力,至少也是大型商業組織的規模來決定信用。
但是,比特幣用一套算法和論文就獲取了這樣的信用。
區塊鏈技術融合了分布式存儲、點對點通訊、密碼學及共識機制,在專業上跨越了計算機科學、密碼學和社會學等多個學科。作為跨學科思想的提倡者,您是在什么時候注意到區塊鏈在解決信用問題方面的能力的?這個圍繞信用所產生的技術,將可以產生哪些應用?解決哪些當下最棘手的問題?
朱嘉明:比特幣誕生的時候,我在維也納大學任教。其中一門課程是“貨幣歷史”,比特幣自然納入到課程之中。講比特幣,不得不講區塊鏈。
比特幣是從講“點”對“點”的支付模式開始的,其前提是技術互信機制,以及支持互信機制的“共識算法”和“智能合約”。換句話說,因為 “共識算法” 和“智能合約”,“區塊鏈”可以實現信用體系。
從理論上說,“區塊鏈”的應用范圍是無限大的。所以,羅列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沒有太大價值。人類經濟活動,古今中外都與市場不可分割,而市場行為的基礎是信用。所以,今天,任何與信用結合的技術,都有利于市場經濟的演進,豐富人類經濟活動的方式,自然具有無限寬廣的應用空間。
王峰:信用是金融活動的基礎,金融業是全球經濟競爭的皇冠,區塊鏈對金融行業的沖擊會越來越大,改變也會越來越明顯,雖然很多人尚在麻木之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區塊鏈正在改寫古老的金融體系。“這是一個國外做DeFi(分布式金融服務)的企業家對我說的一句話。信用被技術算法技術改寫后,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創新非常活躍。
僅僅從技術角度看,區塊鏈技術將會導致金融業多大程度的開放?比如一家商業組織不用走傳統審批流程,用區塊鏈技術手段就可以發行數字資產。僅僅在以太坊世界里,就已經涌現出大量的DeFi應用,如去中心化的借貸服務。
朱嘉明:對于金融業而言,區塊鏈技術不僅僅是個“開放”問題,更為重要的,區塊鏈技術將導致新型金融部門產生, 推動金融業整體性的進步。
王峰:作為數字資產研究院創始人和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任,您能否再向我們簡要談談,數字資產研究院成立的背景是什么?數字資產研究院做了哪些研究和分析?我們希望能多聽到您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朱嘉明:數字資產研究院成立的時間并不長,是2018年春天。但是,數字資產研究院醞釀和非正式運行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12年,那時研究院的發起者已經參與比特幣研究,出版比特幣專著,在臺灣大學、逢甲大學開授數字貨幣課程,并通過臺灣陽明山未來學社宣傳“區塊鏈”。
在研究院正式成立之后,主要做了三類工作:其一,學術思想的拓展。組織召開了“區塊鏈”與數學、經濟學、法學、量子科學的相關會議,盡可能將區塊鏈研究科學與專業的深層結合;其二,開創具有超前意義的自主項目。例如開發之中的時間銀行,東盟國家穩定幣。其三,探討區塊鏈中長期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