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第一問,看到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的新聞,我和我的同事第一反應是感到驚訝,我懷疑很多人和我有類似的感受——幾乎不敢相信,畢竟此前許多從事區塊鏈技術應用與投資的人,一直被爭議,一些政府官員和主流商業精英也曾經對區塊鏈三個字避之不及,社會上對區塊鏈的看法也是千人千面。作為一名經濟學家,近年來在數字資產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您在聽到這個消息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朱嘉明:10月25日傍晚,我正在旅途之中,當我知道這個消息時候,并沒有感覺那樣的吃驚。確切地說,我的理性立即壓倒和抑制了任何情緒性和情感性的自然反應。理性驅使我思考兩個基本問題:其一,為什么是“區塊鏈”?其二,為什么是今年10月25日,而且恰恰在四中全會之前。當然,我沒有能力回答我自己提出的問題。
王峰:無論是央視還是人民日報,都在第一時間對這次講話給予了大篇幅報道,掀起了全國各地開始區塊鏈熱潮,您認為中央為什么開始在這個階段大力提倡區塊鏈?我們可以從中解析出哪些信號?
朱嘉明:首先需要定義“這個階段”四個字。我認為,“這個階段”主要是指中國的“后高速增長”階段,也就是經濟增長進入6%至7%區間的歷史階段。在“這個階段”,“創新”需要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但是,涉及“創新”的技術領域極為寬泛,需要找到一個具有綜合性特征的技術,或者說,這個技術本身就是一個“集群”,或者說各類高新技術的“集合”。毫無疑問,唯有“區塊鏈”具備這樣的特征。
至于如何回答“解析”出哪些信號?不同的人,處于不同的背景,自然有不同的看法。從我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信號包括這樣幾點:
其一,因為“區塊鏈”集中了數學、密碼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的技術,以及互聯網多年發展的技術成就,需要重新評估“區塊鏈“的科學和技術的價值;
其二,需要充分發掘“區塊鏈”的潛力,目前并沒有得以充分發掘;
其三,需要擴展“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不僅是經濟領域,也包括政治與社會領域。
其四,選擇在四中全會召開之前的時點,提供了區塊鏈技術與改善社會治理模式的想像空間。
還應該注意到,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的新聞,遠遠超出了新聞價值,反映了決策層的一個戰略性的轉變, 那就是將科學技術元素納入到治國理念之中, 并且占有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這是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其歷史意義不可低估。
王峰: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如今已經41年過去了,回想當時剛聽到中國公布改革開放政策時,您是怎樣的心情?
朱嘉明:1978年12月,我剛剛研究生入學三個月,我們同學是在宿舍里聽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公告的。那時大家十分激動,不僅僅是因為文革正式結束,結束長期國民經濟基本停滯的狀態,而是感到中國將要發完成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王峰:看過您的資料,那時您好像才28歲吧,和今天的90后們年齡相仿,才參加工作幾年。作為當年親歷改革的知識分子,您曾經為中國經濟改革獻計納言,您是否還愿意聊聊,自己是當初是如何憧憬中國經濟未來的?對比今天的政治和經濟環境,您如何看待今天和昨天最大的根本不同?
朱嘉明:我們當時對中國經濟的憧憬是相當簡單的,希望中國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普遍性的貧窮問題,為此需要改革。至于中國的未來Model,講的最多的不過是亞洲四小龍。那是一個經過長期“閉關鎖國”的歷史時期,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非常有限,周圍幾乎沒有走出國門的親朋好友。所以,所謂的“憧憬”想象力有著極大的局限性。
王峰:給我一個切身印象,改革開放40多年后的今天,中央領導層對技術的學習越來越重視。近三年以來,涉及到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戰略的政治局學習,每年僅有一次,分別是2017年國家大數據戰略,2018年人工智能,以及最近這次的區塊鏈技術。而在早期,我注意到中央領導層對技術學習的話術更大,比如鄧小平曾提到“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江澤民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相對來說,本屆中央政府在技術創新領域的集中學習,越來越具體化和專業化,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朱嘉明:好事。這是歷史潮流。在不久遠的未來,全球范圍內,專業化政治家會逐漸遭到淘汰,也就是說,政治家不僅需要懂得經濟,還需要懂得科學技術。因為,科學技術會日益強烈地影響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