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通證經濟”一詞變得越發流行。所謂“通證經濟”,即Token Economy,是指以通證為核心的經濟體系,其具體表現為包含通證產生、流通、回購、激勵的經濟模型。關于“通證經濟”的詳細定義,稍后我們會再做探討。在此之前,我們先來厘清一個爭論:什么叫Token?
區塊鏈項目擁有自己的token模型是否必要?有人說,以太坊等基礎鏈的token價格更穩定,使用更廣泛,而且還沒有token 之間的交易成本,應該直接采用eth代幣,而不是擁有自己的token模型。
通證經濟的核心要義有三點,一個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信任和點對點機制,可以降低交易費用,提升經濟過程的效率。二是通過通證的發行,流轉和消耗,增加了資產流動性,提升了經濟活動的價值。三是良好的通證機制設計,實現生態內各類角色的利益分配
以區塊鏈技術為背書,對于公司或關聯經濟主體所擁有和形成的多元資產形態,進行統一的通證(token)形式改造,在獲取市場資金的同時,將組織形態變更為社群組織形式,用以進行價值分配和社群自治管理。這種通證化改造,不僅可以順利完成對于企業而言困難重重的融
通證經濟(Token Economy)是一種對“通證”(Token)進行管理的經濟。其中,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加密數字貨幣是通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互聯網數字經濟的關鍵。
世界各國(及地區)關于交易所的監管和約束是通證市場的風向標之一。目前來看,利益相關方和監管機構都在嘗試推動行業的合規化。作為通證經濟的重要一環,追求合規的交易所將吸引更多處于觀望的機構和資金入場。
通證作為通證經濟的核心產物,要想更好地合規化,勢必會向傳統證券看齊。因此,理解證券型通證的評判標準、通證和傳統證券之間的區別、通證合規化之后的風險是十分必要的。
交易所整體熱度明顯下降,雖然在6月出現了“交易挖礦”的新模式,但目前看來,它并沒有為市場帶來持續的流量,而且這一模式的交易量真實性也飽受詬病。同時,頭部交易所合規性逐步提高。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區塊鏈經濟學者朱幼平出席了2018汽車區塊鏈產業高峰論壇,并在會上表示,區塊鏈可以從四方面改造企業的核心價值:1、作為信用機器,可做熟人市場,也可做生人市場。2、通過通證經濟,調動企業生態積極性。3、通過共治組織,企業升級到社群,共識、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