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視角解讀通證含義
投資者進入
幣圈,購買的標的便是各類幣種,即便是
區塊鏈圖譜網站,也存在有超過2000余種,每天都在誕生新的幣種,還有很多幣種,很少為人所知。如同我們要去捕魚,首先得了解魚的種類和習性一樣,不做《俠客行》中糊涂的幫主石中玉,即便是賺到錢,也得知道什么因緣造化使然 。
了解幣種,風青萍認為極為重要,如果想長期的活在投資市場,而且取得不俗的成績,務必對其本質分類、價值邏輯和發展風險有足夠的了解。
從投資視角解讀通證含義
通證的本質
幣種源自
token的譯文,先后產生多種翻譯名詞,如代幣、令牌。不過,這些名詞稍顯局促和狹隘,遠不能代表Token的真正含義和發展潛力。尤其代幣一詞,讓人聯想到貨幣,進而聯想到對主權機構的挑釁和宣戰,這使得顧名思義的管理者心生恐懼,招致對待革命者一般的嚴酷監管,其實,當下很多Token遠遠不具備那個能量和特征。這種稱呼上的張揚,帶來的是不利的發展環境,并不符合易經的“潛龍毋用”的道理。而令牌一詞定性狹隘,未能揭示Token深厚的含義和廣泛的用途,容易讓人進入胡同一角。。
天才的翻譯便是孟巖先生提出的“通證”一詞。通是通行證,證是各類屬性證明,既能表明當下幣種屬性,也能昭示未來發展前景。名不正則言不順,通證一詞,必將揭開一個新的序幕。
通證到底代表著什么,值得投資者研究和思考。
流行的觀點,一般從區塊鏈的發展沿革中,總結出通證的種類和應用場景。首先是貨幣屬性,代表幣種是創始幣
btc,以及后來的諸多模仿者和更隨者,不過作為貨幣,充當價值媒介和支付手段,其價格的劇烈波動,讓人心有余悸,也讓其成為一個笑話,在我看來,BTC只能在達成全球高度共識的基礎上成為價值儲藏的手段,是一種新的規避通脹的投資品種,這種劣根性也給了穩定幣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后來就是資產屬性,代表幣種是ETH和EOS,以及大批的競爭者和野心家,由于具備近乎萬能的智能合約,讓通證突破貨幣屬性,進入到廣泛的功能和權益范疇,在封閉的生態系統內,作為價值介質,可以自由流轉,這種通證是為了生態服務的,其價值也是生態造就的,魚水關系,相輔相成。在未來的時間里,我們將看到,物理世界的資產和
金融形態,都將遷徙進入,快照進
區塊鏈生態。包括股權、債權、指數、基金、資產上鏈等各種形態。不過,其安全性和合規性尚在苦苦掙扎和探索。
依次便是應用屬性,代表幣種是 Augar等大批DAPP內使用的通證,發展之初,多半是中心化的主體和去中心化的Token體系組合而成,應用屬性的通證和資產屬性的通證,可合二為一,分層而居,也可自成一體,獨立運營,通過跨鏈、雷電網絡等技術實現互通和流轉。在區塊鏈的發展階段,該通證的興起,應該代表著行業的成熟。區塊鏈為了DAPP而生,卻會因DAPP的興起而騰飛。這些通證的出現并非是新生事物,如同積分,早就存在,不過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讓積分變成通證成為可能,并將積分這種提法不可逆地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這是從區塊鏈的發展軌跡得出的通證分類方法。如果單從用途來分,也可這么理解:分別是支付類、證券類、效用類、權益類等諸多名目。其實分類方法也
大同小異,都是一把米在手里反復折騰拓撲而已。
不同的通證,其屬性不同,有單一屬性,也有混合屬性,不同的屬性將會決定其不同的發展軌跡和命運,與外在的環境結合,便產生了不同的曲線走勢。是諸多的因素組合在一起影響了曲線走勢,而不是曲線的走勢決定了未來的發展。
了解通證的本質,才能進一步理解其在不同的生態里擔負的責任權利義務,從而精確把握其價值邏輯,從短期來看,通證的價格與生態的價值無關,與增量資金有關,從長期來看,這卻是帶來增量資金的客觀理由,也是規避風險,重倉押注的唯一托付。
通證的價值
任正非認為:“一個企業的經營機制,所到底就是一種利益的驅動機制”。即便在華為,發行的虛擬股權,也只能聚攏華為內部的人員,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在涉及客戶、用戶、
供應鏈合作伙伴等各方角色,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造成企業的力量的分散,成本的增加,效率的降低和盈利的減少。
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個統戰問題,如同馬云所言,“我不能統一大家的思想,卻能統一大家的方向,向一處發力。”能夠建立起廣泛的有效協同的團隊是無往而不勝的,這種狀態和成效令人側目,也讓人糾結。
400多年前股權制度的誕生,產生了公司這一商業形態,股權設計,一直是保持和激發企業活力的引爆點,不過,在面臨危機和變遷,股權制度所能動員和凝聚的范圍受到懷疑。
通證的誕生,宣布了一個幸福時代的來臨。通證便提供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價值分配工具,從而讓通證經濟與區塊鏈的結合,上升到生產關系變革的范疇。單純的區塊鏈的技術的應用是掀不起時代巨變的,充其量只是一個數據庫的升級,是分布式數據庫的應用,停留在生產力層面的革新。從這個角度而言,無幣區塊鏈可以獨立存在,卻影響甚微,遠不及有幣區塊鏈來的意義深遠而巨大。
通證的本質是價值表示,通證的價值卻在于這是一種新的分錢哲學實踐。說其新,不在于分錢的概念性,而在于其分錢的涉及面,以往局限于公司內部的分錢,通過通證這種介質,借助全球覆蓋的區塊鏈分布式網絡,讓全球所有擁有網絡的人和機構都可以通過P2P方式參與,加密算法也成為保駕護航的安全警察。其特征概括有以下幾個:
1、門檻低。
2、參與對象廣。
3、流轉自由。
4、持有者至上。
這其中一個隱含的深刻的變動,便是讓公司成為社區,讓供應鏈鏈成為生態,讓利益相關方成為親密戰友。整個商業模式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以一個內容媒體公鏈YOYOW舉例說明。
以往,內容平臺和創作者、閱讀者、轉發推薦者既是合作關系,也是博弈關系,存在嚴重的利益沖突和發展天花板。不過通過建立通證經濟系統,其直屬的試驗田項目區塊鏈問答社區幣問平臺,將包含投資者,顧問團隊、見證人和以上所述的各方參與者及利益相關方,一并整合到YOYOW網絡中,統一了方向,那就是促使YOYOW生態發展壯大,讓網絡中的通證YOYOW幣價值升值邏輯清晰強大。這樣,只要其后續能接入更多的內容媒體平臺,加速通證的流通速度和需求,強化其通證邏輯,即便創始人白菜白天睡大覺,其各路英雄也會旦夕護法,為YOYOW效力,讓YOYOW幣增值。
各路英雄通過不同的方式為YOYOW網絡效力,也因此而受到獎勵獲益,卻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通證持有者。這個身份是聯系聚攏的紐帶,也是核心關鍵的角色。
通證持有者依賴通證獲得網絡的諸多權益,也通過持有這一舉動,表明信心指數。對于區塊鏈生態網絡而言,通證持有者是偉大的,是值得信任的鐵哥們,應該享有至高無上的榮譽。
從投資者的角度而言,涉及通證持有者的相關規則值得關注。風青萍認為有三個指標,需要重點揣摩。
1、通證發行總數。通證的價值最后應該與該生態的總價值相符合,通證總數的發行應該具備一定的前瞻性,考慮到生態網絡的發展潛力,這也意味著一個健康正常發展的生態網絡中的通證曲線曲線必然是良性上升的,這是投資區塊鏈這一新興行業的理論基礎。
通證發行總數過大,會讓投資者對發展初期動輒津巴布韋式的數字符號稍感無趣,發行總數過小,卻又讓人通貨緊縮念頭浮現,持幣待漲,影響流通量,進而危機生態網絡的正常發展。
不是每個通證都能成為
比特幣,所以3800萬枚,也未必是一個理想的數字,需要結合不同行業的體量,不同行業的發展潛力,和自身在行業內預期所占的發展份額而定。
以上例。內容產業估計上萬億的規模,樂觀估計,頭部生態網絡占領一半的份額,盡管這需要長途跋涉,不過,基于這點來測算,通證發行數量設定在100億-10億之間,都是可行的。
2、通證流通數量。通證發行出來有幾種方式,依次是空投、挖礦、
ico、售賣等方式。空投適合項目社區冷啟動,一般空投數量控制在5%-30%以下,空投少了,難免有買蘭博基尼送1000的寒磣,過大會消耗項目資金儲備。挖礦便于生態發展,挖礦這個詞很粗狂,一切有益于生態網絡的行為和貢獻,都可美其名曰挖礦,我的觀點,挖礦數量應該不低于通證總數的60%。為了啟動可以預先償付一些,不過,核心的價值還是需要留給生態網絡的貢獻者。
通證的流通數量很微妙,占比過大,對項目是一種傷害,過早的將過大比例的通證進入流通環節,無疑是自殺行為,起碼有兩點讓投資者起疑,一是創始團隊持幣過于集中,一是過早的獲得超過項目發展所需的大額融資,無論從來方面來看,都有空手道的嫌疑。9月21日,瑞波幣大幅上漲達60%,引人側目,不過我認為,瑞波網絡與瑞波幣缺乏實質性強關聯應用場景,持幣總量過于集中,盡管有各路超級財神護法,持幣總量過于集中卻始終是其阿喀琉斯之踵,終有一天會傷了自己。假作真時真亦假,所謂的大漲,不過是億萬富豪的過山車游戲而已。從目前的發展階段定性,以瑞波幣為代表的通證,尚處于“空轉”。
區塊鏈的發展初期,生態網絡的發展現狀尚無法支撐起海量的通證涌入市場,據我的觀察和判斷,如果通證流通數量超過50%了,我們需要將該項目重新回爐審視。
3、通證鎖倉解鎖。通證鎖倉解鎖是資本運作的手段,同樣適用于通證經濟市場。這是市場的第三只手,類似于宏觀調控,鎖倉自然有解鎖,也是常用的調控流通量的方式。每個項目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問題迥異,執行的鎖倉解鎖政策自然不一樣。無論哪種或哪幾種,關鍵是必須要有,配合通證的消耗場景使用,堪稱上乘。如果一個項目既無鎖倉解鎖,也無使用及消耗場景,即便不增發,該通證的投資價值,也需要大打折扣。
現階段,通證的價格潮起潮落,隨波逐流,鮮有獨立行情,通證的價值也鮮有建立在項目落地運用的基礎上,大部分都是人性的折射,是烏合之眾的表現,是資金的把弄游戲。但是,從長遠來看,能夠率先崛起的,必將是把通證經濟系統真實有效融入區塊鏈網絡的生態系統。作為投資者,不得不察。
從投資視角解讀通證含義
通證的風險
區塊鏈技術解決網絡架構和安全防護,通證經濟體系解決激勵和治理,通證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是完美搭檔。通證也讓區塊鏈技術得以升華,在量子技術尚未成熟啟用的時間窗口期,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這個時代發展的趨勢,投資者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必當竭盡全力投身其發展。
不過,盡管比特幣經歷了九年的發展,仍然顯得坎坷不定一樣,通證的投資也依然存在諸多變數,輕則虧損出局,重者血本無歸。
針對通證經濟的發展,歸結以下幾方面風險,以示正聽。
1、監管政策。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貨幣類通證,無論如何掩飾和婉轉,改變不了其革命本質,在世界范圍內招致大范圍的圍攻和壓制。債權類和權益類的通證,引起的金融市場的變色,讓每一個主權機構都是無法承受,如此眾多的金融機構,自然不能陷入滅頂之災,引起社會劇烈動蕩,而自身未能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區塊鏈技術的本質,其分布式,跨越國界,消弭國界,也忽視國界,雖然極具想象力,卻樹敵無數,數得都是強敵。君不見,對于區塊鏈和通證極力歡迎的,都是傳統社會不為人知的邊緣化小國,試圖搭乘這艘火箭,一飛從天。但是,通證發展到最后,角力的還是主權機構,笑在最后的還是那些強權國家。現實世界的勢力版圖,多半會沿襲到區塊鏈網絡。
忘記美國,即便是中國,也深深的處在區塊鏈技術支持和通證經濟的含糊其辭的尷尬之下,中國糾結的態度,也是世界多數國家真實態度的寫照。不要讓一些媒體的片面宣傳誤導了,搜索全球才收集到的一些利好消息,在鋪天蓋地的壞消息里,比重極小,遠不能成為風氣。“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投資者需要正視目前所處的大環境,以樂觀的心態看待悲觀的當下。
事物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需要假以時日,舊世界的主人需要積極籌備,轉變心態和觀念,做好客觀上的準備,各個國家在這條路上飛奔,既是相互之間的試探,也是一場新戰線上的生死時速的競賽。
9月中美頻頻實行的穩定幣,便是信號,這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作為投資者,為國家祈福的同時,只能順勢而為。
2、安全技術。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聽到智能合約出現漏洞的消息。區塊鏈作為價值互聯網,是離錢最近的地方,看守保管錢的,卻并非全是技術實力強大的鐵將軍。不可否認,這是黑客的幸福時代。技術發展的不成熟,交易所和錢包項目方的稚嫩和能不配位,讓黑客們有無數的可乘之機。搶銀行變成一個低端的古典行業,遠不如搶交易所和錢包來得利索和決絕。這也是安全技術公司大展身手的時代,有無數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毫無疑問,360科技是涌現出來的明星企業,當然,這個神也是他們自己打造的。
智能合約的漏洞此起彼伏,讓眾多的大額資金不敢進入。交易所的暗箱操作,讓投資者心有余悸,見好就收。號稱全球網絡的區塊鏈生態項目,各自封閉,自成一體,不能跨鏈運作,讓很多項目難以對接,極大地限制了應用場景的應用設定和通證流通。
自然,
以太坊為代表的性能低下,擴展性不足,也是嚴重制約其發展的硬傷,盡管V神一路狂奔在救火的道路上。
這是一個混亂的場景。事情多而雜,矛盾顯而重,問題突出,區塊鏈技術的短板,讓安全問題隱患重重,明患頻發,無論如何,投資者處在當下的局面,都會感覺在荊棘叢中行走。
3、治理問題。通證的用途,是幫助治理。治理的目的,是共建共贏協作共治網絡。2000余個幣種,有些原本就是無法落地的假李鬼,有些卻會因為缺乏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做著做著也變成了假李鬼。歷經艱難跋涉,能夠修成正果的,畢竟是鳳毛麟角。通證的價值需要落地實際應用場景,變成生態網絡不可或缺的角色,才能奠定通證的價值上漲邏輯。
可實際上,通證賴以依托的區塊鏈生態網絡,鮮有落地的應用,鮮有直接對接用戶而非投資者的DAPP,與實體經濟的接軌,仍然是一句空話和美好愿景。目前通證的熱心者,仍然以投資者而非用戶為主。好比百米賽跑賽場上,更多的人,是圍觀者,和準備進入賽場的圍觀者。
通證市場的當下,需要增量來拯救,不過增量需要落地應用場景來觸發,在孕育的過程中,耐心就是法寶。
即使上線的區塊鏈網絡,治理問題也變得謹慎而無奈。無論是POW、POS、DPOS還是PBFT,甚至包括一些層出不窮的新的共識算法,其矛盾的核心原因,為了規避人性之惡,造就了區塊鏈和通證,結果仍然發現最后無法規避,走到最后,卻發現最大的敵人,仍然是人性之惡。這真是一個讓人傷心的結果,不過,風青萍看來,現實世界的各種政體,最后仍將植入區塊鏈生態網絡,這是宿命。
通證的最大風險,也正在于此。須知,一個生態網絡最大的失敗不是出了一兩次安全事故,不是性能上的不足,不是發展的遲緩,說到底,而是共識機制的破產。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區塊鏈生態網絡的共識機制出了問題,信任蕩然無存,為之奮斗賴以寄生的通證,自然便煙消云散,如水東逝。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