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科書中,我們把貨幣的本質定義為一般等價物,有的學者認為貨幣的本質是一種關于交換權的契約,有的學者認為
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與實物現金的一體化。
我認為數字貨幣是采用數字化技術的貨幣形式,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國家主權背書、具有發行責任主體的數字貨幣,或者可以再加一句話,具有實體資產支撐的數字貨幣,構成法定數字貨幣。
英國、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央行早在幾年前宣布啟動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的研發,我們中國人民銀行也早就啟動數字貨幣的研發,去年他們發布一個研究報告,內容涉及數字貨幣總體的架構、技術標準、法定地位、發行業務,可見他們研究是比較深入的。
就在一個月以前,周小川行長對數字貨幣做了比較全面的論述,他介紹了國際清算銀行關于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術語以及特性的討論,他探討了法定數字貨幣是數字or物理,基于通證(
token)or還是基于賬戶(account),為零售服務or為批發服務,借記型or貸記型,錨定or非錨定,加密or不加密。
周行長還提出,私營部門也可以做基礎設施,但私營部門參與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具有公共精神,他對公共精神也做了定義,所謂的公共精神是準備為公共服務,而不是準備借搞基礎設施的特權或者優勢,過多的為個人或者個體謀利益。
我認為,如果我們利用
區塊鏈技術或者廣義上的數字技術構建法定數字貨幣,理論上是可以實現高效率、高透明的,在這樣的系統中,交易對手之間是可以點對點支付,而且可以保存完整支付信息,每一筆資金的起始和流動都可以被追蹤。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