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召:2016年,你和
徐明星等人編寫了《
區塊鏈:重塑經濟與世界》,兩年過去了,如果現在要重寫一本書,思路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段新星:
區塊鏈技術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它不是靜態的線性發展,而是像一棵樹一樣在不斷生長,衍生出一些新的東西來。總有想不到的新的東西出來,如果新出一本書,我將會描述這個行業中的“本質的東西”和不斷涌現出來的變化的“創新的東西”。2016年或者更早的時候,所謂區塊鏈還是以
比特幣為主,區塊鏈產業還是圍繞著比特幣來交易,區塊鏈的模式也是以加密
數字貨幣來建構。
李召:當時大家更多的是圍繞比特幣的模式想象區塊鏈這個行業的未來。
段新星:對,想象區塊鏈未來可能成為一個支付工具,成為一種資產。但到2016年以后,
以太坊和智能合約流行開來,上面會有各種的DApps(基于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應用),隨著ERC20標準出來,
ico一下子火起來,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再往后泡沫破滅,很多的投機者離開了,但真正做事的人留了下來,包括利用區塊鏈服務于實體經濟、跟現實社會結合的項目,大家會關注區塊鏈的安全,隱私,性能,以及如何利用區塊鏈去解決一個具體問題。
李召: 2016年ICO項目還是挺少的, 2017年一下子就多起來。
段新星:對,2017年是ICO爆發的一年,2016年其實也有一些國外的項目。更早期的時候,它只是極客圈中用于支持夢想發展的一個工具,像以太坊的維塔利克·布特因(Vitalik Buterin),屢屢被古典投資人拒絕,然后他想
加密貨幣這個社區中可能有人會支持他,融了幾萬枚比特幣(31529個
btc),后來萬向和分布式資本又捐贈了一筆資金,整個以太坊基金會(Ethereum Foundation)就發展出來。這個里邊有兩條主線,一個是現實世界中的作為投資品的脈絡:容易受到干擾的
金融和現實經濟的脈絡,大眾對期望越來越高,造就了一輪瘋狂的炒作;另外就是技術本身發展的脈絡:區塊鏈技術本身也是完善發展的,比特幣時代催生了最好的一個
token體系,主要用于現金支付,到以太坊時代,編程體系,智能合約體系發展起來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