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召:
區塊鏈融資模式,有傳統投資機構的風險投資模式,還有
以太坊、EOS等
ico模式,區塊鏈會不會改變傳統商業模式、企業制度?
段新星:我覺得會的,企業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企業的治理都會發生變化,相對傳統企業的所屬權可能更加模糊,但也讓更多人參與企業治理,企業的邊界放大了。
李召:2017年采訪張健的時候,他當時還在博晨技術,對ICO提出了很嚴厲的批評,但不久他就創辦了
FCoin,更早的時候,他是
火幣網的CTO,其實他也是區塊鏈時代個人職業和命運改變的一個典型例子。
段新星:可能博晨技術這樣的
聯盟鏈公司沒有找一個清晰的發展路線和盈利模式吧,如果發展又不錯,又有利潤的話,也不會輕易轉向做交易所。
李召:據我了解,目前還沒多少區塊鏈企業靠做業務能夠盈利的。
段新星:嚴格意義上說,區塊鏈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盈利”模式,還是靠
token升值,比如
比特幣、以太坊可以通過Token的升值而產生利潤。比原鏈是標準的公鏈,跟比特幣,以太坊一樣,大體上也是這樣的盈利模式。
李召:目前是一個熊市。
段新星:即便熊市也有漲了幾倍或幾十倍的。而且在上面開展生態服務。一個簡單的例子,數字資產交易所、礦機礦場,都是比特幣生態鏈上的一些應用,他們是APP,不是DAPP,他們的利潤也很不錯,包括售賣礦機的企業現在估值有幾百億美金。
李召:吳忌寒、詹克團的比特大陸、張楠賡的嘉楠耘智、胡東的億邦國際準備
香港上市。
段新星:對,顯然是盈利的。
李召:他們其實算是做實業,當然也是區塊鏈、
人工智能的概念。
段新星:這要看怎么樣歸類了,數字資產交易所其實也是盈利的,可以認為是基于區塊鏈交易的中介服務,還有區塊鏈資訊也是盈利的,跟傳統的廣告媒體一樣的模式。
李召:我的理解,證券肯定要映射的某種資產,比如股票價格,映射的是企業的資產、盈利能力等,當然不一定是實際存在的資產,更重要的未來預期的盈利能力,當然現在的
金融衍生品、資產證券化搞得很復雜,衍生再衍生,抽象再抽象,往往難以追溯到證券所映射的資產了,所以帶來了國際金融危機,那么區塊鏈ICO發行的Token映射的是什么東西呢?Token基于什么來估值?確定發行數量?
段新星:如果照這樣說,軟件企業,軟件,操作系統,游戲都沒有辦法定價,區塊鏈要考慮服務的估值、協議的估值,和未來潛力的估值,而不是刻板的實物估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