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社區治理融入通證經濟體系的建設
以比特幣-btc和以太坊-ETH為代表的支付貨幣類和通用平臺類通證是不存在社區治理機制的。目前,越來越多的通證經濟體系意識到社區治理機制在推動通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通用平臺類和應用類通證,社區治理機制通過二次分配如回購和回饋用戶等方式保證代幣價值和用戶活躍度,作為治理結構,既可以扮演仲裁機構解決爭議,也可作為管理層制定社區發展戰略。
比較有代表性社區治理機制的通證有量子鏈-QTUM、艾達幣-ADA和柚子幣-EOS等,其中,量子鏈-QTUM通過DGP智能合約對區塊鏈社區進行控制,以投票的方式完成對區塊鏈網絡參數修改或通過投票對管理和治理席位進行增加或刪除;艾達幣-ADA設計了一套國庫系統,由部分新生產的通證以及轉賬費用捐贈,通證持有者可通過投票決定如何使用;柚子幣-EOS社區機構擁有賬號凍結、改變代碼和憲法修改等權利。
2.2. 通證經濟的發展模式
當前通證經濟體系無論是從代幣結構、通證分類還是運營方式(共識機制、發行方式、激勵方式和社區治理)相比于最早的通證——比特幣-BTC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從附錄1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通證是以比特幣-BTC為參考基點發展起來的。每一個通證經濟體系的產生都旨在解決比特幣-BTC在投入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痛點”,如交易信息和用戶信息隱匿性不足,交易確認時間長、區塊小且不可擴容、價格波動、消耗能源大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