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證經濟發展的痛點
從2008年比特幣-btc的推出,到2018年正式提出“通證經濟”的概念,通證經濟經歷近10年的發展,在通證經濟的底層區塊鏈技術、應用領域、社會認可度以及外部投資環境等都有極大地提升和改善:從支付貨幣類通證“一家獨大”到多種類通證“百花齊放”,從對區塊鏈技術“糊里糊涂”,到如今“人人都在談區塊鏈”。但是,通證經濟在發展和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許多難題。
3.1.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尚不成熟
通證經濟作為區塊鏈技術重要的應用領域,其發展也受到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限制,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區塊鏈底層技術尚不完善,還沒有出現在去中心化、加強隱私保護、減少浪費、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都較為突出的技術體系和評價標準,前三者實際上被稱為“區塊鏈”技術的“不可能三角”。而擁有巨大算力的專用挖礦設備的投入對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的運營管理模式處于探索階段。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手段,改變了以往以信任背書的經濟關系,因此,照搬一些成熟的運營管理模式會存在較大的風險。以社區治理為例,社區治理的本質是協調區塊鏈網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包括協調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擔。治理的工具包括鏈上治理工具如共識機制、硬分叉和軟分叉,以及鏈下治理工具如社交媒體、線下會議和市值管理等。社區治理的難點在于面向眾多參與者時,如何就協議內容(無論是鏈上還是鏈下)快速達成一致,特別是存在分歧和利益不一致的時候。
3.2. 通證項目落地進程艱難
從數量上看,支付貨幣類、通用平臺類和應用類通證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但是從市值上比較,三類通證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如圖4所示,全球通證經濟總市值2,518.20億美元,支付貨幣類通證的總市值占比63%,通用平臺類占比27%,而應用類通證占比不到10%。通證經濟以支付服務和去中心化的開發平臺為主,以實際項目為應用場景的通證項目非常少,除內容、娛樂及廣告和物聯網技術以外,非金融類的通證僅為1%,通證項目落地進程艱難。

圖4 不同行業分類的通證市值占比(圖片來源:
tokenInsight)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