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證經濟的發展模式
自2008年中本聰提出比特幣后,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通證經濟正式誕生。該技術去中心化的設計為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關系帶來了新的變革。它打破了當前以物資所有權為基礎、以中心化機構信用背書為基礎的經濟關系。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步以及項目應用逐步落地,通證經濟從技術復雜度、內容深度和廣度都有極大地提升。但比特幣在通證經濟體系設計的奠基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通證經濟體系依然保持著發行“代幣”的形式,比特幣的框架如共識機制(POW,工作證明)、發行方式(挖礦、區塊設計)、分配方式(挖礦獎勵與交易費用)已成為設計通證經濟體系的范式。
為深入分析當前通證經濟體系的特點,本文選取以市值排名前50的通證為樣本,探討目前通證經濟發展的現狀,并進一步從通證經濟的發展脈絡來總結其演變邏輯。
2.1. 通證經濟的現狀分析
對于通證經濟的現狀分析,本節將從面向對象、代幣結構、發行方式、分配方式四個維度探討。其中,面向對象即為通證所屬的類別,這里的類別如上述所述包括三個:支付貨幣,以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實際應用為目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的公共開發平臺,如分布式開發平臺(DAPP)和智能合約,以及服務特定行業的應用類通證,如服務票據金融交易的通證PPT(Populous token),服務內容娛樂體系的TRX-波場幣等;代幣結構即通證體系代幣層次,例如,以btc-比特幣為代表的一層代幣結構,以NEO-小蟻幣為代表的兩層代幣結構NEO和NeoGas,以及以斯蒂姆幣-STEEM為代表的三層代幣結構STEEM,SteemPower和SteemDollar;發行方式的內容包括共識機制、代幣的發行總量、初始發行方式如代幣發放的形式以及各參與者所占比例和代幣釋放的規則;分配方式具體指激勵方式和收入的分紅方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