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與ESG,是所有企業在未來都?法忽略的命題,也是它們共同面臨的機遇。
我國提出,要力爭?氧化
碳排放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圍繞“雙碳”,我國已經確定了“1+N”政策體系,這一愿景也推動了我國
能源向綠色
低碳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能源企業也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而在這背后,創新的能源科技也已經開始發力。
基于此,市界研究院邀請了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所能源研究室主任劉強,以及能鏈碳中和事業部總經理翟宇博,共同討論能源企業實現碳中和的路徑。
在劉強看來,“雙碳”帶來的投資規模未來或達萬億元級別,并可能將重塑未來的能源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新的技術手段的應用也必不可少。而對于能源企業來說,也要具備對
供應鏈的控制能力,以及預測能力。
交通領域也是減排的一大主戰場。能鏈作為能源數字化企業,也一直致力于推動能源行業數字化升級,加強新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翟宇博分享了交通能源領域的碳排放現狀,以及能鏈在“油”和“電”的主要業務場景上,如何將技術、場景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探索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據翟宇博介紹,2021年,能鏈全年累計減排104萬噸CO2,占全年道路交通能源排放總量的0.13%。
雙碳目標下,能源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