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在討論雙碳的問題的時候,減碳的前提是如何“算碳”,目前碳核算還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能鏈在碳核算和激勵方面,也推出了相關服務,助力產業鏈上的企業。對此,能鏈都做了哪些工作?
翟宇博:各行各業都在算自己的減排量。一些國家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標準,或者說某些領域已經有了明確的計算方式,但大量的新興產業仍然沒有相應的方法學。
能鏈可分享一些心得。首先,當出現重復計算時,一定要確保相關業務部門的業務屬性有明確的劃分界限。另外作為企業,不管是esg信息的披露還是把碳的量值算得準確非常重要,要把定性的信息更多的去往定量去做轉化。
其實早期的數字化領域,很多方面都沒有相應的計算方式,能鏈也一樣,我們找了非常多的標準,將原有的一些基礎方法結合現有的現代技術,通過線上數據分析和線下精確調研去形成團體標準,再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其中,作為標準的制定方和決策者,讓他們對標準產生更大的信任,慢慢去助推標準有更大價值。
去年,能鏈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聯合成立了中檢能鏈公司。主要目的也是面向交通
能源全產業鏈開展質量檢測、星級評定和標準化認證服務的企業,為消費者打消了對油品質量的疑慮。能鏈在其中扮演相當于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的角色,希望為能行業做出貢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