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及管理機構向來對標準很重視,工業相關標準也很多。工業軟件的熱潮把工業軟件標準熱也帶來起來,各機構、團體都熱衷于搞標準。
業界一直有個說法:“三流組織搞產品,二流組織搞服務,一流組織搞標準”,于是很多機構和企業把做標準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熱衷于搶占標準高地,積極參與各種標準的制定,以為這樣就能成為一流企業。
其實,這件事情的底層邏輯是:“一流組織做標準”的真正含義是企業首先成為了一流企業,然后才有資格做標準。一流企業首先是個成功的產品型企業,其次是個成功的服務型企業,然后才是個有資格做標準的企業。服務也是一樣,首先是個成功的產品型企業,才能有能力做高端服務。企圖跳過產品和服務兩個階段,投機取巧走捷徑,直接做標準是不可能成為一流企業的,做出堆積如山的僵尸標準而不自知,只能被人貽笑大方。
沒有硬課題的軟課題只能是“疲軟”課題。如果“硬課題”成功,其配套的標準必然成為事實上的標準。沒有工業軟件相關的硬項目,工業軟件標準這樣的軟項目很不容易稱為事實上的標準,其價值會大打折扣。
因此,“造標準”其實是“一流企業”的結果,而不是原因。“一流企業”的原因還是“一流產品”,千萬不要搞錯了因果關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