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健全單位客戶風險管理。健全單位客戶風險
評級管理制度,根據單位客戶風險評級,合理設置并動態調整同一單位所有支付賬戶余額付款總限額;二是嚴格受理終端管理。為特約商戶安裝支付受理終端時,應當結合商戶經營地址限定受理終端的使用地域范圍,并采取有效措施對支付受理終端所處位置持續開展實時監測,逐筆記錄交易位置信息;三是加強風險監測及檢查。持續監測和分析交易特征,完善可疑交易監測模型,對可疑商戶進行現場檢查核實或采取有效措施檢查核實其經營內容和交易情況;四是健全特約商戶風險評級和分類巡檢機制。綜合考慮特約商戶的區域和行業特征、經營規模、財務和資信狀況等因素,對實體特約商戶、網絡特約商戶分別進行風險評級。根據特約商戶風險評級確定其巡檢方式和頻率,落實巡檢責任。堅持屬地經營管理,切實發揮包戶管理和日常巡檢在與商戶加深了解、監測風險方面的重要作用;五是持續進行客戶、特約商戶身份和意愿核實。在業務存續期間持續核實客戶和特約商戶真實意愿、特約商戶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對申請變更關鍵信息的特約商戶,應當在辦理變更前重新核實商戶信息;六是開展專項監測。建立完善監測機制,對個人轉賬收款條碼、使用個人賬戶作為收單結算賬戶的特約商戶和邊境地區支付受理終端進行專項監測;七是運用智能化技術。充分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圖計算等智能化技術,構建可疑交易監測模型,及時預警異常交易,強化涉賭涉詐可疑資金交易的分析研判和監測處置。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