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委員會由海灣研究與發展組織于2016年建立,并獲得政府組織交付和遺產最高委員會的資金支持,是中東和北非地區第一個自愿碳抵銷項目。
盡管氣候變化已給世界多國帶來巨大現實危害,地緣政治危機引發的全球能源危機和能源安全問題又令各國自顧不暇。去年11月,沙姆沙伊赫全球氣候大會在設立氣候損失和損害基金上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但在提升氣候雄心上成果有限。“這實際體現出應對氣候變化在各國政府的政
有的地方就認為,減排是要花錢的,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所以“不想減”;有的地方又苦于找不到切口和抓手,所以“不會減”;還有的地方覺得這件事是全國層面的大事,不是小縣城的“必答題”,我們“減了也沒有什么用”;有的又過于激進了,主張“先減了再說”,因此層層加碼
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舉行。市委書記陳吉寧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切實提高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自覺,把美麗上海建設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突出位置
隨著氣候危機的頻發,全球主要國家逐漸達成氣候共識。我國提出雙碳目標后,越來越多的公司有綠色電力需求,“綠證”逐漸受到關注。目前國內可選擇的綠證有三種:中國綠證GEC、國際綠證International-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I-RECs)、全球可再生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應該停止對新化石燃料項目的所有許可或資助,G20必須保持“1.5度的目標”,他指的是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該協議將1.5攝氏度(2.7華氏度)設定為大氣變暖的全球護欄,各國承諾盡可能努力防止這種長期變暖
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要下大氣力推廣節能技術,對標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加大低水平項目改造升級力度。要大力推動全社會節能工作,真正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提升節能管理精細化水平,強化高質量發展用能保障,:堅決杜絕以節能、“雙碳”為名搞“拉閘限電”。
據易碳家了解到,《中國城市綠色出行及其碳排放分析報告》今日在京正式發布。“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是我國的長期國家戰略,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交通行業碳排放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 10%,是我國的重要碳排放源,其中道路運輸占比更是達到了 80%以上
全國碳市場自啟動以來一直被寄予厚望。作為一種市場化的調節機制,碳市場有望通過建立碳排放權的市場交易機制,給碳排放權確定一個市場價格。任何企業要進行二氧化碳排放,都要根據這個價格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以此增強企業的低碳轉型動力
“綠色金融的起源,從體系上來講,是2016年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七部委共同發布的《綠色金融指導意見》,自此我國形成了綠色金融的政策框架。”馬駿表示,綠色金融的“四大支柱”包括界定標準、可持續信息披露、激勵機制以及產品體系和產品創新
“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是我國的長期國家戰略,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交通行業碳排放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 10%,是我國的重要碳排放源,其中道路運輸占比更是達到了 80%以上。城市客運是道路運輸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之一,針對城市綠色交通轉型,2021年《中共
在9月6日舉行的“服貿會”·2023中國國際經濟管理技術論壇暨ESG與高質量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主席杜祥琬表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當前面臨減排幅度大、轉型任務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