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6日舉行的“服貿會”·2023中國國際經濟管理技術
論壇暨ESG與高質量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主席杜祥琬表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當前面臨減排幅度大、轉型任務重、時間窗口緊等挑戰,需要通過加快技術進步和轉型發展,以推動實現高質量的碳達峰和如期的碳中和。
2020年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大于10噸,是全球人均水平的1.5倍,超過歐盟的人均排放;人均二氧化
碳排放大于7噸,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7倍,超過了英法等發達國家。
杜祥琬說,“我國現在的問題在于產業結構偏重、
能源結構偏煤、綜合效率偏低,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左右的時間,明顯短于發達國家的50年-70年,所以中國綠色
低碳轉型的加速度要更大,挑戰更艱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