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要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
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
目前全國碳市場僅納入發電行業,因此該部分碳排放指標總量即為整個發電行業所獲得的配額總量。未來隨著更多控排行業的納入,該部分碳排放指標總量將進一步擴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我國發電行業的配額是按照
在多層次碳市場中,需要考慮碳減排指標間的互認。在減排項目開發產生的碳減排指標中,積極進行跨區域減排項目碳減排指標的開發,這樣將有助于加強東西部合作,促進公正轉型;通過設置碳減排指標互認標準,加強依據不同碳減排標準開發的碳減排指標互認,有助于促進碳減排指標的流通和應用。
對于我國來說,在落實“雙碳”目標的過程中,也需構建多層次碳市場。在指標方面,建議根據行業+區域的分解方式,將我國碳排放總量指標分解為控排行業碳排放指標、地區碳排放指標、特殊行業碳排放指標和預留指標,并對地區碳排放指標進一步細分。為確保區域、行業和企業的發展空間,引入碳減排指標,包括產能退出產生的碳減排指標、減排項目開發產生的碳減排指標、碳普惠機制下產生的碳減排指標。
歐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先行者,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出臺了《歐洲氣候變化計劃》《歐洲氣候變化計劃Ⅱ》《歐洲綠色協議》等碳減排政策體系。在2019年的《歐洲綠色新政》中,歐盟委員會提出到2050年歐洲要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
2020年9月,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闡明,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同時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
產品碳足跡和碳標簽逐漸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的要素之一,浙江省外貿企業眾多,產品出口需求較大,有必要去探索產品全鏈條碳排放管理,支持企業開展碳標簽實踐。今年,浙江省發展改革委聯合省經濟信息中心等單位為浙江省
一是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一定的長期較強勁的經濟增長,而碳排放與經濟增長(GDP總量擴張)相關性強,我國目前二者相關系數高達0.67(2011-2018年)。二是我國現階段正處于工業化后期加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與碳排放的相關程度更是高于GDP總量與之
從能源消耗的角度來講,建筑領域能源消耗包含建筑建造能耗和建筑運行能耗兩大部分。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 2022(公共建筑專題)》數據,2010 — 2020 年,建筑能耗總量及其中電力消耗量均大幅增長。2020 年建筑運行的總商品能耗為 10.6 億噸標準煤(tce)
根據《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2022)》,2005-20120 年間,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由 2005 年的 22.34 億噸二氧化碳,上升到 2020 年的 50.8 億噸二氧化碳,擴大 2.27 倍,年復合增長率為 5.6%。
“雙碳”目標面臨巨大資金缺口急待社會資本與企業投資彌補。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有關研究顯示,當前每年用于雙碳目標的投資資金只有5265億元,資金缺口超過2.5萬億元。與2030年實現 “碳達峰” 每年的資金需求3.1萬億元至3.6萬億元相比,當前的資金供給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