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臨近履約期,但歐盟碳市場并未出現碳價大幅攀升的情況,反而有所回落。臨近月末,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及碳市場相關立法通過后,碳價出現小幅上漲。
北京碳市場僅有3個交易日發生交易,但碳價變化相對明顯,由74.00元/噸(4月13日)升至106.80元/噸(4月17日)后,月末又降至86.00元/噸(4月26日)。4月21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本市碳排放單位管理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
4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總成交量及總成交額有所回落,其中,掛牌協議成交量及成交額較3月有所上升,但大宗協議成交量及成交額下跌明顯,分別環比下降21.63%和21.74%,導致總成交量和成交額的下降(掛牌協議成交量+大宗協議成交量=總成交量)
碳達峰碳中和國際標準是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規則的重要組成,是國際標準的熱點領域。為進一步深化“雙碳”標準國際交流合作,加大“雙碳”標準開放發展力度,《指南》提出了以下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發布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的重要措施,繪制了未來3年“雙碳”標準制修訂工作的“施工圖”。為推動《指南》有效實施,主要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
近日,科技部在北京組織召開國家碳中和科技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評估《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的實施進展。技術在碳達峰碳中和中的作用得到進一步重視。當前,碳中和技術主要體現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涉及價值觀念、產業結構、能源體系、消費模式等諸多層面的復雜系統工程,核心是減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據丁仲禮院士估算,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是400億噸,其中14%來自土地利用、86%來自化石燃料利用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中系統提出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創新方向,并重點突出了能源清潔低碳、零碳利用技術、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術、碳減排技術、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等方向
能源活動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所在。因此,構建新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以及適應新能源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至關重要。在上述系列低碳零碳技術之中,以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是
通過分析國際國內碳達峰碳中和標準現狀,結合當前工作的重點領域和方向,《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包含基礎通用標準、碳減排標準、碳清除標準和市場化機制標準4個一級子體系、15個二級子體系和63個三級子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工作與“雙碳”政策部署、產業結構調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密切相關,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系統布局。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政府頒布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標準二元結構,強化跨行業
標準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對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具有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