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創新與戰略部總經理趙文明坦言,不同政府部門對企業節能降碳目標考核目標和體系尚不一致,以萬元產值排放強度的考核方法對于煉化企業降油增化、轉型升級極為不利。此外,目前二氧化碳化學品技術多數轉化率偏低
“各地碳市場發展參差不齊,相互割裂,碳配額不能自由流動,不同市場成交量和成交價格差異較大。”任娜說,“2022年北京碳配額價格一度飆升至每噸140元,是價格最高的地方碳市場,廣東則因總成交量第一成為最活躍的地方碳市場。”
我國碳排放總量大,傳統三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合計碳排放量分別占我國碳排放來源的71.11%、14.93%和5.83%。“雙碳”目標對石化行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國石油學會專職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鳳銀指出,石油石化行業是國家重點部署節能降碳改造升級的八大高耗能行業之一。作為典型的復雜流程工業,石油石化行業的低碳發展需要上中下游產業共同努力。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一份新報告顯示,本世紀二十年代需要約6000億美元的支出才能實現石油和天然氣碳排放的削減。這只是油氣生產商在2022年創紀錄的意外收入的一小部分。IEA在報告中表示,許多措施還通過避免使用或浪費天然氣來產生額外的現金
以CO2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全球性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根據《巴黎協定》,要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全球要在2065-207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各國積極響應,紛紛制定碳中和目標
當前,我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正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掀起一場系統性的綠色變革。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門類及技術產品開展碳核算,如何算準數據?推動節能降碳與清潔能源利用,如何計算排放的碳有多少、減的碳有多少?
盡管碳普惠機制下產生的碳減排指標也要遵從一定的減排方法學進行開發,但是不同于前者,該機制下減排項目規模很小,產生的碳減排指標具有分散、量小的特點。該機制下的碳減排指標產生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基于小型項目產生的碳減排指標
我國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后,國家明確提出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雙控”轉變。“十二五”(2011-2015年)時期,我國提出了“碳排放強度目標”。因此,在過去的“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我國主要以“碳排放強度”考核為主。隨著國家
日本三菱公司希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減排信用證交易商。 讓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諷刺的是,三菱涉足了許多最污染的行業,從生產汽車到天然氣、煤炭、石化和塑料等。碳信用證已經成為企業在繼續污染的同時聲稱對抗氣候變化的流行方式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可持續與綠色金融學院正式成立。在本次活動上,新加坡副總理、新加坡財政部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副主席黃循財發布《凈零金融行動計劃》(Finance for Net Zero,FiNZ)。該計劃旨在完成以下戰略目標:1)數據、定義及披露
近日,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海南省生態產品總值(GEP) 核算技術規范(試行)》。《規范》旨在為政府決策、績效考核評價,以及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經營開發融資、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生態銀行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