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碳中和 查看內容
    • 349
    • 0
    • 分享到

    2023年全國碳市場將迎來交易大年

    2023-5-9 11:24

    來源: 中國能源報 作者: 渠沛然

    中國石化集團聯合石化公司市場戰略部研究員任娜直指問題所在,石油石化行業實現“雙碳”目標,采取市場化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我國目前有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八大碳市場試點,市場眾多卻各自割裂,無法互聯互通。”

    “各地碳市場發展參差不齊,相互割裂,碳配額不能自由流動,不同市場成交量和成交價格差異較大。”任娜說,“2022年北京碳配額價格一度飆升至每噸140元,是價格最高的地方碳市場,廣東則因總成交量第一成為最活躍的地方碳市場。”

    任娜預計,今年全國碳市場將迎來交易大年。“目前絕大多數企業仍未入市。隨著履約期臨近,碳配額供應收緊,交易活躍度可能會隨之逐漸回升。”

    目前,我國碳市場交易還處于萌芽期,全國碳市場交易配套機制仍需要完善。例如碳交易財稅發票、司法處置順序等事項仍待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

    此外,市場成交極不活躍,大幅抬高履約成本。“今年以來,經常出現連續十多個交易日,每天僅有10噸掛牌成交的現象。北京等地方試點碳市場經常出現連續多個交易日沒有成交的情況,流動性不足導致部分寡頭碳商囤積居奇,碳配額價格被人為操縱。”任娜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