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法定數字貨幣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1.可通過增加銀行存款向央行數字貨幣轉化的摩擦和成本, 避免央行數字貨幣的“狹義銀行”影響
在零售端, 不論央行數字貨幣基于賬戶或不基于賬戶, 央行資產負債表均向公眾開放; 若不計息, 在正常情況下, 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引發大規模存款從銀行轉移到央行, 導致“狹義銀行”。但有一個擔憂是, 由于數字化特性, 在銀行危機時刻, 銀行存款可能會快速、大規模地向央行數字貨幣轉移。英格蘭銀行副行長Broadbent (2016) 最早表達了這樣的擔憂。
對此, 本文認為, 實質上中央銀行對CBDC 具有完全的控制權, CBDC 對銀行存款也不是完美的替代品。例如, 銀行存款可以透支, 而CBDC 不行。商業銀行也不是完全被動的, 他們會對CBDC的競爭做出反應。為了防止在計息情況下CBDC 對銀行存款的替代, 至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增加銀行存款向CBDC 轉化的摩擦和成本。一是央行可以參照實物現金管理條例對央行數字貨幣實施“均一化” 管理, 以此管控央行數字貨幣的大額持有, 或者這實質上是管控大額取現。二是中央銀行對銀行存款向CBDC 每日轉賬施加限額, 不支付高于規定限額的余額的利息, 降低大額CBDC的吸引力。三是商業銀行引入大型CBDC 提款通知期限, 對可能接近現金存儲成本的異常大額余額征收費用。四是商業銀行提高銀行存款吸引力。例如, 提高利息或改進服務。
2.無須對央行數字貨幣持有“狹義銀行” 恐懼癥
針對Broadbent (2016) 擔憂的狹義銀行影響, Kumhof & Noone (2018) 發布工作報告提出CBDC的“四項核心設計原則”, 包括“CBDC 利率自由浮動、不與準備金互換、不與銀行存款按需兌換、僅對合格債券發行”, 以避免CBDC 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并依據CBDC 系統內參與者的不同, 構建三種不同的系統模型, 建立CBDC 交易所。
本文認為, 他們提的核心原則實質上是將CBDC 設計成了紀念鈔(與準備金、銀行存款不能自由兌換, 只能與現金兌換; 價格浮動, 在交易所里交易, 有資產收益), 以避免CBDC 對銀行存款的沖擊, 這似乎本末倒置了。為了避免狹義銀行化, 而將CBDC 設計成紀念鈔性質的資產, 將會使CBDC 的經濟意義大打折扣。同時, CBDC 利率自由浮動, 會導致與現金的兌換率浮動, 這勢必會影響法幣的計價功能和支付功能。同一商品有兩種價格, 一種以現金計價, 一種以CBDC 計價。那么, 貨幣屬性的減弱將會使CBDC 變為類似于央行票據或紀念鈔的投資資產。若比照于央行票據,市場上已經有國債, 再造一個政府信用資產, 不僅意義不大, 而且可能會造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沖突。若比照于紀念鈔, 則意義更是甚微。CBDC 相當于是數字紀念鈔, 而不是數字現金。此時, CBDC 真成了收藏品。
現在各方對CBDC 似乎有種“狹義銀行” 恐懼癥, 孰不知, CBDC 是否導致銀行存款搬家, 只是個中間目標, 而非最終目標。對于中央銀行, 最重要的考量應是, CBDC 的發行和流通是否有利于服務實體, 促進經濟增長。如果答案是“是的”, 那么, 適當的銀行存款搬家也無不可。比如,根據姚前(2018b) 的研究, 余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的推出, 雖然在前期導致銀行存款搬家到貨幣基金, 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利率價格發現, 使市場利率向均衡水平回歸。實踐亦表明, 作為一種私人部門信用資產, 銀行存款是否會大規模搬家或大規模取現, 最重要的還是商業銀行本身的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 而不在于其他資產相對于銀行存款的吸引力。若真要防止銀行存款搬家, 維持金融穩定, 從根本上而言, 一方面有賴于商業銀行自身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有賴于審慎監管、存款保險制度等金融安全網的保障。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