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整個數字貨幣市場正處于寒冬之中,我們關注的焦點在于市場何時到達底部,或寒冬何時結束?我們不妨考慮一下以下幾個因素:
(1)從康波周期的角度出發,周金濤先生預測2019年是資產價格的底部,比特幣資產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2)從區塊鏈的創新周期角度出發,比特幣或區塊鏈領域的下一個創新點是什么?技術上的創新還是商業模式上的變革?另外監管上的變革也是創新領域,政府監管部門對相關領域的立法和規范將在什么時間點完成?
(3)從比特幣減產角度看,比特幣的下一個減產時間點將在2020年出現。
風險提示:區塊鏈行業仍處于市場發展早期,技術發展不成熟,面臨極大的風險;加密數字貨幣市場規范不足,存在巨大風險;對區塊鏈行業和加密數字貨幣領域的相關立法和監管政策尚未完善。
報告正文
1. 導論: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2018年1月初,比特幣的市場價格達到了驚人的17,000美元/枚,而在2017年1月,其價格僅僅為1,000美元/枚;在更遠的2010年,1萬個比特幣還只能購買價值25美元的披薩。在驚人的投資回報下,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眾多區塊鏈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A股市場開始出現“區塊鏈”概念股,創投圈則興起了“All In Blockchain”。
當年近90歲的索羅斯站在達沃斯論壇談論比特幣是郁金香泡沫時,眾人嘲諷其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一個曾經狙擊過英鎊,引發亞洲金融風暴的智者,卻被酸不懂比特幣。當市場抵達頂峰位置時,所有人都已經變成信仰者,全力投入,此時市場上已經沒有任何心存疑慮的人,這就是格林斯潘所說的人類的“動物精神”;另一方面,我們在進行市場數據分析時發現在2018年初比特幣市場的增量資金的增長開始放緩,這符合格林斯潘所說的“杰希爾的矛盾”現象,換而言之,在未來已經沒有任何買方會出來承接下一筆新賣盤。至此,價格泡沫破滅成為必然。
十年時光,彈指之間。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聰發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第一批比特幣被挖出。比特幣從早期一個充滿烏托邦色彩的數字貨幣實驗到如今形成包含挖礦、融資、交易所、錢包等環節的巨大產業鏈,其背后的高風險高收益及巨大爭議,已經遠超中本聰當年的想象。
時間重新回到2018年12月,相較于2018年初市場的瘋狂,此時比特幣價格已經跌到3,000美元,無論是數字貨幣市場還是區塊鏈產業界,對未來都充滿悲觀,市場和行業的凜冬已至。市場在焦慮中充滿疑慮:數字貨幣的市場底部在何處?未來會如何發展?
太史公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而作《史記》。在《天官書》中,司馬遷描述了宇宙運行的變化規律:“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三紀而大備:此其大數也”。經濟作為世間規律的一部分 ,其復蘇、繁榮、衰退與蕭條同樣呈現為秩序變化的既定節奏。比特幣亦是如此——以減產周期為界限,比特幣市場大約為4年一個周期,目前比特幣市場正在處于第三個周期。在每個周期中,我們也能清晰地觀察到比特幣的繁榮與蕭條,衰退與復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