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Tlab/李煉炫
摘要
十年時光,彈指之間。比特幣從早期一個充滿烏托邦色彩的數字貨幣實驗到如今形成包含挖礦、融資、交易所、錢包等環節的巨大產業鏈,其背后的高風險高收益及巨大爭議,已經遠超十年前人們創造它時的設想。從經濟史的角度看,比特幣在過去十年的發展,既是一部貨幣發展史,也是一部產業史。
第一階段:混沌初開,嶄露頭角(2009.1—2012.11)
早期的比特幣僅為一個理想主義實驗,在問世之初并未受到大眾的關注,其僅局限在少數計算機專家和程序員間傳播。隨著全球第一家比特幣交易所的誕生,自2011年開始比特幣逐步被全世界范圍接受,比特幣也迎來史上第一次牛市——由2011年初的3美分暴漲至6月的35美元。然而,比特幣仍然處于發展的早期,一系列負面安全事件的發生導致比特幣價格開始暴跌,到2011年11月,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僅2美元。
第二階段:走向成熟,深入探索(2012.12—2016.7)
以比特幣第一次減產為標志,比特幣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從2013年開始,比特幣就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價格由2013年年初的14美元迅速攀爬至2013年12月的1,100美元,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為了預防潛在的金融風險,中國政府的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非貨幣屬性,禁止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至此,比特幣泡沫被刺破,比特幣轉入暴跌區間。 隨后比特幣迎來了長達一年半的蕭條期,但在此期間比特幣的相關產業生態逐漸形成,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區塊鏈的概念正式被提出,相關技術也開始迅速發展。
第三階段:石破天驚,鴻飛霜降(2016.8—今)
時間來到2016年7月,以比特幣第二次減產為標志,比特幣進入第三個階段。在上一階段中,以Ethereum(以太坊)為代表的新型眾籌融資模式開始出現,并在第三階段中隨著以太坊主網的上線和ERC20合約的開發而逐漸走向成熟——在2017年春季,這種首次代幣募集發行(ico)的模式開始興起,給比特幣帶來了新的關注熱度和巨大的市場需求。至此,比特幣開啟了第三輪牛市。2017年,比特幣的全年漲幅達到1700%,眾多區塊鏈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A股市場開始出現“區塊鏈”概念股,創投圈則興起了“All In Blockchain”。然而在2018年1月末,隨著市場增量資金增長的放緩,比特幣價格開始崩盤,進入下行區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