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是降低信用門檻。我們都知道,杠桿很重要。雖然杠桿有風險,但必須承認杠桿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個商業世界的效率。那么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企業和個人能有杠桿?最核心的是因為他們有信用。所以,信用能產生杠桿,我們信用門檻能夠降低,就能激發很多生產力。
我讀中學時曾經有過很神奇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分拆上市。我當時想了很縝密的方案,把每個人成年以后的30年人生證券化上市,父母持有一部分原始股,但控股權在自己手里,成年以前由父母代持,成年后歸還本人,結婚的過程是個換股的過程,最后誰控股取決于誰的家庭地位高。
貧困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獲得資助,主業無聊又不敢辭職下海的人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嘗試挑戰,經紀公司可以通過方式鎖定那些懷才不遇的北漂,多么美好的未來啊!
可惜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上市需要投行、律所、會計事務所。現實的世界,信用的門檻是很高的,需要給第三方中介機構支付高額的費用。比如一個公司IPO,律師費和審計費各需要幾百萬,就不要說承銷保薦費需要幾千萬甚至上億了。公司規模小一點投行都懶得搭理,更何況個人。除了少數超級明星,普通人這輩子都不可能上市。
但有了
區塊鏈以后,一切都變得可能了。由于無需中介就可以實現各個節點的相互信任,每個個體的信息,哪怕是細微、不重要、價值有限的信息、交易都可以放到鏈上來公證,沒有人能篡改,也沒有人能賴賬。把個人時間打包固然不算很成熟的
區塊鏈應用,但至少變得理論上有可能了。
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事情,在現有的商業體系里是無法實現的,但現在都變得有可能了。所以信用門檻可以被大幅降低,從而激發很多生產力。
第二個打破公司的組織邊界,這又是科斯老人家的話,企業的邊界即為企業內部的交易成本等于市場的交易成本。之所以企業會存在,就是因為市場行為中是存在交易成本,這個交易成本是廣義,所有不誠信或信息不對稱產生的代價都以交易成本表示。
所以不如用企業來管理,企業管理效率不差的情況下,企業內部交易成本更低。但是如果你有一種好的市場機制,也能把市場行為的交易成本也降下來,那很可能就不需要大規模的公司了。
舉個例子,去年12月份有個新聞很多人都關注了,就是谷歌宣布由AI科學家李飛飛執掌谷歌AI中國中心,大家都對李飛飛充滿期待。可是有誰知道李飛飛是如何在AI屆崛起的嗎?她的第一步成功,是來自ImageNet。
大家要明白一點,基于深度學習的
人工智能,最難的并不是算法本身,而是海量的有標簽的數據,來去訓練算法。那這些標簽怎么來?李飛飛當時下載了近10億張圖片,準備給那些圖片貼標簽。這個事情,大家想一下,如果找專業的公司來做怎么樣?
我以前調研過外包產業,一般是在三四線城市,雇傭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管吃管住,有嚴格的培訓、獎懲、質量審核制度,我覺得可以說是管理的極致了,但其實效果并不好,人員流動很大,而且管理成本也很高,我估計李飛飛當年的科研經費實力肯定負擔不起。
李飛飛怎么辦的呢?她采取了眾包模式,通過亞馬遜的AMT平臺,她雇傭了5萬人來幫她做圖片分類,而且雇傭這些人的成本是很低的,AMT上有超過一半的人薪水都是比美國規定的最低標準還要低,因為他們利用的是自己閑暇、碎片時間。
所以,很多時候打破公司的組織邊界,有可能效率會更高。
亞馬遜的AMT平臺,就是通過清晰明確的規則,來消除市場的交易成本,就可以取得比外包企業更好的效果。當然AMT平臺沒有用區塊鏈,所以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不同等級的工作者,單位時間的薪酬、以及接任務的機會都不一樣,不同國家工作者的待遇也不一樣。
亞馬遜從來不公開他的規則,就有很多人質疑。如果采取區塊鏈,那么更好地消除不透明性,交易成本就更低,就更有利于打破企業邊界了。
所以未來企業這樣的形態可能逐漸被社會組織給取代。取而代之的,一部分是一個一個的自雇人士形成的小作坊,但還有很多,是通過一種松散耦合的形式,來達成大規模社會協作。
第三個是削弱渠道價值。當前我們的商業世界,是渠道為王的。有人會說,不是內容為王么,不是,那只有極少的一點點頭部能做到內容為王。
絕大數情況下,做日用品的掙不到幾個錢,都給商場超市打工了;開商場超市的一年也掙不到幾個錢,都交房租了;原以為互聯網可以一定程度地消滅渠道,結果互聯網入口本身成為了控制力更強的渠道;做個
電商都把利潤交給電商平臺了;做游戲的現在流水的大頭全都給互聯網渠道了。
這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做產品和內容的,辛辛苦苦想出創意,設計產品,加工制造,質量把控,到頭來沒掙到多少,被渠道商坐享其成,長此以往誰還好好研發生產產品。
好的體制應該是有“自來水”的,這個概念是對應水軍的,水軍花錢才有粉絲,“自來水”不需要花錢粉絲自然而然來了。
通過區塊鏈,生產者第一次可以把產品和內容直接推廣出去,由廣大人民群眾來評判,好的內容,群眾就愿意轉發,因為他們也可以獲得獎勵,大家都是自來水,不需要再去被傳統渠道盤剝,也不需要被互聯網渠道,被那些流量入口盤剝。好的產品和內容,即使不是頭部,也會傳播開去,自然價格會上去。
生產者和用戶,第一次坐到了同一條船上。渠道商,要被擠下船了。
當然,大家注意一下我的表述,沒說消滅渠道,而是說削弱渠道價值。渠道肯定是有價值的,只是不應該由渠道來主導整個商業世界。
第四個組織長尾供給。這部分的內容綜合了我和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于佳寧、新加坡國立大學周宏騏教授交流所得。
雖然2014-15年共享經濟的概念就已經火了,但傳統的互聯網更多是一種分享經濟,不是共享經濟,因為他的供給都是有少數頭部商家來提供的,這種情況下,會非常悲哀的出現消費降級。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不管去全國哪里旅游,風情街賣的都是一樣的紀念品,都是義烏小商品市場出來的,你想買有特色的,對不起沒有,義烏不能為了你們幾個文藝青年專門定制不一樣的;再比如互聯網上,比比皆是的都是團購、拼單,價格可能是降低了,但賣的都是爆款,就是符合大眾審美的東西,一部分人的個性化需求,其實反而是被抹殺了。
但是在區塊鏈的世界里就不一樣了,我有個性化的需求,比如我想要一罐八寶粥,有來自巴西的鷹嘴豆,法國的黑松露等等各種食材,你可以把你的需求列出來,再付出一定量的
token讓別人相信你,來一塊組織生產這個東西。
或者有些個性化的東西還需要專門定做,需要3D打印等等,也都可以實現。你可以這個理解為C2B,C來組織長尾的B的供給,但前提是C有足夠的信用來證明自己,這就需要區塊鏈。
第五個是改變企業追求壟斷的天性,《盜夢空間》這部電影大家都看過吧?可能在大家印象里,這部電影的主線是小李子的那個角色柯布,妻子陷入夢境不能自拔最后身亡,然后他懺悔、救贖的過程。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部電影另外有條主線,就是一個利欲熏心的資本金齊藤,為了打敗競爭對手壟斷市場,不惜花重金雇專業團隊去植入費舍的夢境,就為了讓他放棄他老爸的企業。
這是個非常黑暗的故事。電影里有句臺詞我印象特別深。就是他們在討論如何買通飛機上的空姐空少時,齊藤淡淡地說了句,不用了,我已經買下這個
航空公司了。為什么他這么隨意的砸錢?就是因為這里的利益太大了,資本家都想要追求壟斷行業后的巨大利潤。
有人會說,不是有反壟斷法么。但法律的判決是嚴謹慎重的,幾年前有過騰訊與360大戰,去年又有過菜鳥和順豐的數據之爭,都有過是否屬于壟斷的爭論,但也沒有最終結論。在我們看來,最好的不是用法律去判定和懲罰那些壟斷者,而是,從根本上,把資本家追求壟斷的天性消除掉。
資本家追求壟斷,是因為追求壟斷行業后的利潤。但在區塊鏈模式下,每一條鏈,每一個生態,雖然會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但因為不追求利潤,不會非要去爭個你死我活。所以很多鏈會去開放接口,會去做跨鏈,去做價值的交換。這才是種更加共贏的機制。
以上五個是對于區塊鏈改造生產關系的五個形式的梳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