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續打好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強基增效雙提標”行動,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提質擴面。健全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機制。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深化化肥、農藥實名制購買、定額制施用改革,持續實施農膜回收行動。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達標率達到95%,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3%,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以上。
(二)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依法推行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強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推進耕地土壤污染源解析,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實施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一件事”改革。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調查評估和管控修復全過程監管體系。到2025年,所有涉農縣(市、區)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實施50個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管控)工程,嚴格管控類耕地面積與2020年相比不增加。
(三)全域建設“無廢城市”。開展全國“無廢城市”數字化改革試點建設。推進各類固體廢物源頭減量,拓寬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渠道,健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充分發揮減少資源消耗和降碳的協同作用。加強生活垃圾填埋場綜合治理。深入開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專項整治,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提升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到2025年,實現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基本實現危險廢物“趨零填埋”。
(四)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嚴格落實禁塑限塑制度,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科學穩妥推進塑料替代產品。大力開展重點區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加大塑料廢棄物再生利用,推動塑料廢棄物再生利用產業規模化、規范化、清潔化發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鄉一體的多元共治體系,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五)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制定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針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等新污染物,實施調查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制度。嚴格源頭管控,落實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到2023年,基本完成首輪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掌握新污染物風險狀況。
(六)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治理。實施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鞏固(提升)行動。推進重點工業園區地下水污染調查,劃定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并強化保護措施,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及污染風險管控。支持
麗水市建設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到2025年,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初步遏制重點園區和重點企業地下水污染擴散趨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