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聚焦夏秋季O3污染,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協同減排,安全高效推進VOCs綜合治理,實施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工程。持續推進
鋼鐵、
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深化鍋爐和工業爐窯綜合治理。開展涉氣產業集群排查及分類治理,推進企業升級改造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和溫室氣體減排協同增效。開展清新園區建設。到2025年,設區城市O3平均濃度穩中有降,85%的縣級以上城市建成“清新空氣示范區”,完成10個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協同增效工程建設。
(二)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實施清潔柴油車(機、船)行動,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加快淘汰國四標準柴油貨車。除保留的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等車輛外,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交、郵政、公務用車、出租車新
能源比例為80%以上。全面完成港口主要碼頭岸電設施改造。推進港口集疏運鐵路、物流園區及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等“公轉鐵”線路建設,大力發展江海直達、江海聯運。到2025年,全省國四及以下老舊營運貨車更新淘汰4萬輛,鐵路貨運量占比、水路貨運量年均增速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集裝箱江海、海河聯運量年均增速超過10%。
(三)建立污染天氣應對機制。聚焦秋冬季PM2.5污染,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污染治理力度。以
杭州灣地區和金衢盆地為重點區域,加強污染天氣應對。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推進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區域空氣質量聯合監測、共享、預報、會商和應急聯動,開展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和聯合執法,做好重大活動期間空氣質量改善工作。到2025年,全省基本消除中度以上污染天氣。
(四)強化面源和噪聲污染治理。強化施工、道路、堆場、裸露地面等揚塵管控。加強工業、市政、
農業領域惡臭異味管控,加大
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嚴禁秸稈、垃圾等露天焚燒。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逐步淘汰氫氯氟烴使用。實施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加快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噪聲問題。到2025年,設區城市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