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實施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攻堅行動,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推動太湖流域精細化分區管控,加強藍藻水華防控。扎實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
農業面源、船舶、尾礦庫等污染治理工程,推動污水處理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并進。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到2025年,所有縣(市、區)完成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
(二)著力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強化陸域海域污染協同治理,深入推進入海河流斷面水質改善、沿岸直排海污染源整治、海水養殖和港口污染治理,開展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加強海洋環境風險源排查整治和應急能力建設。實施
杭州灣及鄰近海域污染防治行動。沿海城市加強總氮排放控制和面源污染治理,實施主要入海河流總氮、總磷削減工程。深入推進生態海岸帶建設。到2025年,海洋環境質量穩定提升,基本實現入海排污口分類監管全覆蓋。
(三)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優化飲用水取水格局,積極推進城市備用飲用水水源地建設。建立健全水源環境管理檔案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矢量數據庫。基本完成鄉鎮級水源保護區劃定、立標并開展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到2025年,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
(四)大力推進八大水系生態修復。實施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全面開展八大水系水生態健康評估。制定八大水系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線生態修復方案,科學保護自然岸線。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開展河湖岸坡生態化改造與生態緩沖帶修復。到2025年,修復河湖生態緩沖帶1000公里,完成岸坡生態化改造2000公里,新增省級美麗河湖500條(個)。
(五)全面推進美麗海灣保護和建設。統籌推進入海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范和親海品質提升等工作,構建以美麗廊道、美麗岸線、美麗海域為重點的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體系。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10個美麗海灣,覆蓋岸線400公里以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