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國內某車企負責
低碳技術研發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目前國內汽車行業整體而言,無論是合資車企還是自主品牌車企,都不同程度上感覺到國內針對汽車行業的降碳管理政策或技術要求還不太明確,導致部分企業存在觀望態度,造成企業依然有惰性,降碳內驅力不夠。另外,對企業而言,在推進減排降碳的過程中依然面臨成本的問題,從長遠看降碳和降本增效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一對矛盾。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一步步營造起整個產業鏈降碳與降本增效并進的良性循環。目前在降碳方面走在前面的企業,前期的成本壓力很大。比如供應商成本壓得越低,在節能減碳方面可能相對就做得不是很好,這是一個投入與產出的平衡。但如果整車企業要求供應商參與到降碳目標中,而提出類似要求的供應商的目標客戶又僅有幾家,對于供應商來說流水線切換的成本就會很大,供應商會有抵觸情緒。所以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只能是從行業層面、從政策層面統籌規劃和明確管理,全行業協同起來一起干,大范圍全面的推廣減排降碳。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