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上,市場價格決定挖礦投入決策。但是,在不同條件下,挖礦行為對短期的價格波動也會產生影響。
比特幣挖礦的動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看好比特幣的長期發展,傾向于囤幣,可以稱為囤幣挖礦,另一類則以法幣利潤為目標,套利挖礦。
囤幣挖礦比例較高時,新幣投放市場較少,有助于短期價格的上漲;套利挖礦較高時,新幣更多賣出套現,推動短期價格下降。
現實中,多數挖礦行為同時存在兩種動機,既看好比特幣的長期發展,又希望短期獲得法幣利潤。而且,在不同的競爭狀況和成本壓力下,兩種動機之間也會相互轉換。當比特幣價格較高,挖礦收益較高,且增長趨勢明顯時,囤幣比例上升,推動價格上漲;當比特幣價格飚漲至關鍵價位,回調特征明顯時,為了套利,也為了變現后增加算力,保持競爭優勢,會有大量挖礦囤幣迅速進入市場,抑制價格上漲,甚至扭轉趨勢。
當比特幣價格較低,挖礦收益較低,且形成價格下行趨勢時,新幣拋售套現較多,加速價格下行。尤其是當挖礦接近虧損時,礦工需要支付電費等費用,新幣被迫拋售,強化價格下跌趨勢,而不是通常認為的挖礦成本會支撐價格。當價格極低時,虧損礦機退出競爭,難度增速低于預期或者下降,存活礦機成本壓力減輕,拋售減少,對價格下行的壓力才會減輕。
長期看,挖礦競爭將使挖礦成本接近于挖礦收益成為常態,新幣將主要進入市場換回法幣以維持礦場運行,囤幣比例迅速下降,多數新幣將進入市場,壓低價格。因此,按目前1600元的價格水平,每天進入市場的新幣能夠消化價值近700萬元的比特幣購買需求,這是在比特幣應用發展、需求增長情況下抑制價格上漲的主要力量。
但這不是由挖礦成本決定的,而是由新幣發行數量決定的。
除了以上影響,當挖礦者為了規避價格風險,采取比特幣借貸、入股挖礦、算力預售等方式投資挖礦時,往往以比特幣籌資并先行售出,會推動價格下跌。如果挖礦收益按預期實現,這只是將未來的新幣銷售提前,對價格趨勢影響不大。
但如果競爭導致算力超預期上漲,那么前期籌資售出的比特幣將多于新幣,不僅投資者受到損失,也會加強價格下降趨勢。這并沒有改變新幣數量,而是將原本不進入市場的比特幣賣掉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