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方式的PoW與PoS的爭論中涉及到另一個
比特幣挖礦的經濟倫理問題——哪種挖礦方式更加公平?
在比特幣挖礦脫離電腦挖礦,進入專業礦機挖礦之后,挖礦越來越趨于專業化,大的礦場取代了以前的分散挖礦,而礦場進一步向礦池集中,形成占到全部算力20%、30%,甚至一度接近50%算力的大礦池。
因此,批評者認為比特幣挖礦收入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因此是不公平的。按照前文分析,挖礦競爭,尤其是大礦場的興起并沒有使收入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而是新幣收入越來越接近成本,這使得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挖礦暴利時期更早結束。2014年年末和2015年年初國內外出現的礦場倒閉等事件,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實際上,在挖礦收入的公平性上,比特幣挖礦更像傳統的黃金挖礦,或者說更想絕大多數現實中的商品生產:新產品上市的時候,有信息優勢的人在競爭不充分的情況下獲得暴利,但只要生產對每個人是開放的,那么很快就會進入激烈的市場競爭階段,獲取收入的人必須付出越來越高的成本,最終,利潤趨向于各行業的平均利潤。
這是目前所知最公平的利潤獲取方式。從2013年下半年專業挖礦興起,到2015年初大批礦場倒閉,比特幣挖礦可能是市場經濟歷史上從壟斷進入競爭最快的新興產業了。因此,比特幣的PoW模式在新幣分配的公平性上無可指摘。
比特幣支持者對PoS模式的公平性也提出了質疑。按照PoS模式,新幣獲取機會按照持有貨幣的數量進行分配,從而持有更多股權證明貨幣的人,幾乎無需付出成本,就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新幣。
而持有量較少的人獲得的回報極少,甚至不足以抵償打開挖礦軟件運行耗費的精力、電力和設備損耗。但如果不挖礦,就必須承受新幣發行導致的持有貨幣價值縮水。這顯然是不公平的,類似于現實中憑借既有的土地和資本,不再付諸新的努力即可獲得源源不斷的地租和利息,這種不公平受到了歷史久遠的廣泛批評。
PoS模式對新入者的不公平,會對系統的擴展有一定的阻礙。不過,務實地看,如果股權證明貨幣在應用中帶來的好處很大,遠遠超出新入者在分配中的相對損失,那么這個劣勢也不是致命的。當前的關鍵是,作為貨幣,持有和應用的范圍越大,持有和使用就越安全、便利和高效,如果不能在支付技術上形成對比特幣重大超越,各種競爭幣很難超越比特幣,這是后發劣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