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挖礦行為對
比特幣價格的反應會有滯后,價格上漲一段時間后,算力才會上漲推動成本提高;價格下降一段時間后算力和成本才會下降。
滯后主要因為:
挖礦決策滯后。只有當投資者確定決策依據的價格的穩定的,才會做出調整投資和算力的決策;
轉換需要成本。挖礦專業化之后,啟動挖礦和停止挖礦都要處理一系列問題,耗費一定的精力和成本,價格變化較小時將不會轉換;
建設需要時間。即使決定新增算力,建設新礦場、研發芯片與礦機,都需要較長時間;
價格預期效應。挖礦決策不僅依據當期價格,還要依據對價格的預期,慣性預期較為常見,強化了滯后效果,比如當價格突然走入跌勢,算力仍按原來的漲勢預期增長;
市場份額的爭奪和沉沒成本維持算力。比特幣挖礦的規模效益越來越明顯,前期大規模持續投入對后期算力份額和競爭優勢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即使虧損,大的礦場也會盡可能保持算力。
這些原因使得算力滯后于價格的變化,也使得算力上漲迅速,但下降滯緩。
因此,在價格和算力的歷史關系上可以看到,價格快速上漲后,價格回落,而算力仍持續增長,并且算力下降的情況較少。當然,這也受到比特幣應用持續發展和對比特幣的中長期樂觀預期的支撐。
挖礦競爭既對市場價格做出反應,又是挖礦投資者之間的非合作博弈。即使認識到算力增長和挖礦成本變化滯后于價格變化,滯緩的程度仍然難以預測,使挖礦投資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